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11月27日 星期三

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大赛决赛侧记

暮秋荷花满筑城(我在现场)

马 涌文 叶 进摄影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11月27日   第 05 版)

  图为演出现场

  11月11日晚上7点半,美丽的筑城贵阳华灯绽放,贵阳大剧院座无虚席。热爱民族民间舞的各界观众从全国四面八方聚集于此,等待一场艺术的盛宴。随着中国文联副主席杨承志的朗声宣布,为期4天的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大赛决赛正式开幕。

  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大赛决赛由中国文联、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办,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承办,中共贵阳市委宣传部执办。“荷花奖”是中国舞蹈界最高荣誉,而“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大赛则是全国民族民间舞最高水平的赛事,高手云集,精彩纷呈。而今年则是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赛落户贵州的第十个年头,是中国舞协与贵州省及贵阳市政府“十年五届”合作的最后一届。这样一场具有顶级水平和悠久传统的重大赛事,呈现出许多新思路、新亮点,令人瞩目。

  在比赛的第一天,就出现了令观众们耳目一新的“新情况”。在比赛进行的间歇,担任大会监审组组长的中国文联名誉会员、中国舞协名誉主席、著名舞蹈艺术家白淑湘,频频表示“有话说”。原来大会设立了对于观众提问的回应机制,在场观众如果对比赛的赛制和打分有疑问,随时可以用“递纸条”的方式向大会监审组提问,而监审组则会组织相应人员公开回应。在四天总计三场的比赛中,每一场监审组都要针对观众反映集中的、评委分差较大的三到五个节目,给予公开回应,要求评委阐述给出高分或者低分的理由。另外一些零散的观众反馈,也在1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给予了集中的回应。虽然文艺比赛一贯坚持的都是“公平、公正、公开”的“三公”原则,但是实际在操作上,能够切实落实的并不多;至于像本次大赛一样,由评委直接面对观众疑问,打分高下有别的评委直接公开对话,能够对观众的质疑采取如此重视而坦诚的姿态,就尤为少见了。艺术不仅是艺术家的艺术,更是普罗大众的艺术,将艺术鉴赏的“秘密”请出艺术家的“黑箱”,向观众彻底公开,在这个方面,本次“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大赛做出了一个表率。

  11月12日上午,在决赛第一场和第二场之间的空余时间,组委会还安排了一次别开生面的“送欢乐下基层”活动,在贵阳市的筑城广场,组织与会的文联、舞协领导,专家评委,以及参赛队伍领队,与参加贵阳市“百姓健康舞”展演的数千名群众一起大联欢。彼时,贵阳刚刚经历一次雨后降温天气,阴冷潮湿,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群众和舞蹈家们的热情。丹增贡布、赵林平、王小燕、夏小虎……来自舞协的舞蹈家们纷纷登台,与“百姓健康舞”的参演群众共跳一支舞,而广场上数千名观众也被音乐和舞姿所感染,纷纷跟着起舞,一时间筑城广场成了舞蹈的海洋。专业的艺术家们,不化舞台妆,身着便服,在人群中与上千人“舞成一片”,虽然没有舞台的恢弘和灯光的华美,却是另一副令人动容的景象。

  中国舞协党委书记冯双白告诉记者,不仅仅是“送欢乐下基层”,数千人参与的广场“百姓健康舞”本身,也是中国舞协“艺术惠民”的一部分,由舞协组织专家负责编排,充分考虑群众健康需要、地域文化特征及舞蹈艺术性,在地方政府协助下大力推广。不仅在贵阳一地,在北京、辽宁、广东,由北到南,各地参与人数少则数万,多则数十万,在促进人民身体健康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提高着人民群众的艺术素养。每推广到一地,皆大受好评。冯书记笑言:最大的问题,是来要求单独编排的地方政府太多,舞协忙不过来。冯书记还介绍说,舞协下一步还将在全国推广“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在农村设置舞蹈课堂,在少数民族地区则特别加设民族舞课程,目的就是为了将民族民间舞蹈的推广与传承“从娃娃抓起”,让民族民间舞真正还于民族,还于民间。

  全部赛程结束之后,11月14日下午,召开了此次大赛的颁奖仪式和新闻发布会。为了贯彻党中央“反四风”的要求,没有准备华丽的颁奖晚会,主办方只准备了一间会议室作为会场,但整个颁奖仪式依旧气氛热烈隆重。本次大赛共产生金奖6个,银奖17个,铜奖14个,单项奖3个,“十佳作品”荣誉称号14个,全部名单当场宣读,每一个名字都伴随着震天的欢呼声和掌声。而评委代表和舞协专家对这次大赛的点评也令所有的与会者受益良多。

  我们常说,艺术源于生活,艺术源于民间,对于民族民间舞而言更加如此。然而长期以来,民族民间舞蹈却没能在“民间”“吃香”。脱离了民族的民族舞,脱离了民间的民间舞,其生命力还有几何,确实令人担忧。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需要整个文艺界深入思考,但是总有一些事情能够先做起来。这次大赛无论是对观众质疑的详尽解答,还是别开生面的送文艺下基层的联欢活动,主办方在舞蹈的民间普及方面做出的诸多努力,种种引人注目的特点,都在引着民族民间舞艺术向着更“接地气”的方向前进,不仅呼应了民族民间舞本身的起源,也带着鲜明的文艺“群众路线”的色彩。

暮秋荷花满筑城(我在现场)
新艺传扬古诗词(聚焦)
儿童教育戏剧举办19场主题活动
资讯
责编:宋 冰 邮箱:cutesongbing@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