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11月18日 星期一

他们和我们在一起

——记第四届《泊客中国》颁奖盛典

刘蓝忆 苗 春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11月18日   第 08 版)

  云南少数民族女孩为丹麦人胡兰君做“百家被”表达感激之情

  美国著名爵士乐手、80多岁的贝宝德和他收养的中国盲童在颁奖盛典上合作表演

  他们是一群外国人,却常年在中国进行各种各样的慈善活动。哪里有天灾、贫困、孤单、痛苦,他们就出现在哪里。他们有的用传统的方法行善积德,有的用更为现代时尚的方式,不仅分担困苦中人们的不幸,还带给他们看待生活的新角度和与世界沟通方式的改变。

  日前,由天津广播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联合主办的第四届《泊客中国》“中国因你更美丽”颁奖盛典在北京举行,并通过天津卫视和凤凰卫视向海内外播出。本届盛典将视角投向“公益”,10位外籍人士获得嘉奖。一座座奖杯,像一座座里程碑,铭刻着这些外籍人士对中国人民的爱与贡献。

  “做善事就应该如同愚公移山一样,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这是“互满爱人与人”组织派驻中国首席代表、德国人迈克尔·海尔曼在颁奖典礼上所说的一段话,虽然有些洋腔洋调,但流利而顺畅,引发观众雷鸣般的掌声。

  “互满爱人与人”项目分为12个大类,包括脱贫、防灾减灾、保护妇女权益、儿童教育等。被称为“新愚公”的迈克尔·海尔曼已经在华8年,帮助260万人改善了生活条件。他能随口说出他们帮扶的地方有多少行政村、农户的男女比例、能工作的人口和小孩老人的数量等数据。他不仅帮钱帮物,还带给人们新的和他人交流的方式。项目组先考察选定帮助一处村落,收到成效后再由村民相互介绍,相互帮助,迅速扩散。一个越来越大、越来越理想的家园,就这样慢慢建立起来。

  把全家的积蓄都拿出来,把家产和老公名下的公司全部卖掉,带着数百万人民币到中国来开办专业的儿童临终关怀机构——英国的退休护士金林就这么干了。2010年,她在长沙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儿童临终关怀机构“蝴蝶之家”,今年又在南京创办了第二所,以便帮助那些因得不治之症而被抛弃的中国小孩。

  金林从澳大利亚、美国、日本和中国香港地区获得最先进的诊疗方案,从京、沪、长沙找到医生会诊,购买国外的好药物,给孩子做那些最高难的手术。从2001年至今,“蝴蝶之家”共收治70多个孩子,这些曾失去生命希望的小孩,现在有7个已经完全正常,被国内外家庭领养;还有20多个孩子边治疗边等待领养。也有数十个孩子是她和她的伙伴们送他们离世的,她们把这些因忍受临终痛苦而大哭、抽搐、挣扎的孩子抱在温暖的怀里,用最甜美的语言、最温柔的方式减轻他们的病痛,带给他们生命的尊严,让他们不再感到世间的冰冷。

  2004年,美国心理医生伊万和德国主妇娜塔莎在北京朝阳精神病托管中心组建了“疯狂面包房”,试图通过劳作让病患们重建自我认知。从一开始病患们的不愿意和不相信到现在面包销量良好,伊万和娜塔莎用爱和理解让病患们逐渐拥有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社会的认可。盈利由病患们自己决定分配方式,这让他们重建自我,也感受到渴望已久的关爱。“有人认为我们这样很疯狂,但有人会用很多钱去买奢侈品才是很疯狂的事。对于一个在中国当主妇的外国人,难道还有比和精神病康复患者在一起更有意义的事情吗?”伊万说。如今,“疯狂面包房”依然在传递这份爱和理解。

  获奖的还有法国著名精神分析家、中国首家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星星雨”志愿者米歇尔·吉布尔,创建“彩线云南”扶贫工程、第一个荣获全国“巾帼建功英雄”称号的丹麦人胡兰君,世界屋脊的某牦牛绒手工品牌创始人、为藏区打开自立谋生方式的美国人益西德成,公益行医中国20余年的非洲马里黑人中医师迪亚拉,在大理喜洲与无锡巡塘间寻梦的美国人林登,中国乡野玩具文化的收集保护者、俄罗斯艺术家伊莲娜·扎哈罗娃等。盛典最后,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表演了脍炙人口的舞蹈《千手观音》,这是向泊客们致敬,也是对他们的礼赞。

贺岁片出没请注意
他们和我们在一起
时间,
为一杯茶而停留
《爱·回家》:展现青春红与白
责编:苗 春  邮箱:wenhuawanxi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