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赴美10年之际,我就写过一篇乡情散文,叫《日春花,日春花》。日春花又叫日日春,是我懂事后看到的第一种花。日春花的形状就和幼童画笔下的花一样,简单而明媚。那时候,老家安海的街角巷陌,居民们的门前屋后乃至屋顶平台上,都能看到日春花。我们家有两盆日春花,一盆是奶奶亲手栽的,绿得发油的叶,簇拥着她美丽的粉色花瓣和洁白花心;另一盆是隔壁的算弟婶送的,粉色红心。算弟婶丈夫早逝,独自撑持一个大家,整天操劳不得闲,就把她家的日春花端过来给我们看养。算弟婶的二儿子阿林是个木工,我常常看见他汗流浃背地在刨木拉锯,那声音至今仍在我耳旁……
出国后,我惊喜地发现远在太平洋的这端,在洛杉矶,也有日春花!十几年来,我没有中断过栽养日春花。日春花很好种,没有养不活的。不过美中不足的是,我种的日春花开的都是白色花,我很久没有见过粉红的日日春了。
今年9月初到台湾,在游完著名的故宫博物院、日月潭,拥抱过阿里山的巨大神木后,我到了鹿港。一听说鹿港是几百年前闽南人入台的港口,我心里就满抱希望,我相信会在这里看到粉色的日春花。
鹿港龙山寺是台湾一级保护文物,也是我们参观的首站。安海龙山寺有1000多年的历史,小时候常见人们到那里烧香拜佛请愿,奶奶是虔诚的信众之一。鹿港龙山寺是约360年前建的,也就是说闽人几乎是一到鹿港便开始了这项工程。我怀着原乡人的心,步入鹿港龙山寺大门。庄严浑厚而质朴的殿群,殿前宽阔的石铺地,飘逸而古朴的石雕蟠龙柱,木门上精雕细刻的八卦窗……从宏观到微观,鹿港龙山寺都和安海龙山寺无异!漂洋过海的闽人怀揣着原乡的文化和信仰,把他们认定为吉祥的香火代代相传。
从龙山寺出来,我参观了妈祖庙,最后进入鹿港老街。走在鹿港老街上,我的身心顷刻间回到了童年,脚触到了多年没有亲近过的熟悉石板。家乡式样的小巷,巷中一户户人家,那些中间镶嵌着细细栏杆的木门,屋檐下透露着阁楼的小窗,甚至那条只能让单人穿行的红砖君子巷,都让我童年的记忆油然复活。更让我欣喜无比的,是我看到了日春花! 油绿油绿的叶子簇拥着粉红的花瓣,那不是奶奶亲手栽的日日春么……
离日春花不远,有一位心灵手巧的木工张先生,他的木工制品(智力拼板、迷题魔方等)多次获得台湾甚至国际奖项。看着他一双粗糙的巧手,听着他的闽音,我就想起童年隔壁的木工阿林。阿林做的是大件,眼前这位张先生主要做细活。他正在对摊位前的四海游客讲解他的木制魔方。他的订单来自世界各地。
离开木工坊,我回到日春花旁,拿出了相机。
一位大姐走过,见我蹲在花前拍照,就说:“这种花我们这儿很普遍。”“日日春,我们那里也很多。”我用闽南话回应。大姐眼睛一亮:“你会讲台湾话?”我们顿时一见如故,笑拉家常。
鹿港妈祖庙前的热闹街区,小吃店小货摊密布,拿佛(番石榴)、蚵煎、米粉,各种地方特产四溢着台闽气息。鹿港,以它的亲和纯朴将我环绕。
带着日春花的倩影,我回到了美国。我自己都不相信,过美国移民关卡时,我竟有二度出国的感觉!这时,我心里充满感恩:因了台湾父老乡亲对故土文化的坚守,使我有实实在在的宾至如归的感觉。鹿港,为我重现似乎已经非常遥远了的儿时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