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10月21日 星期一

一篇文章的“感动”

熊泽民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10月21日   第 07 版)

  “我含泪看完了《人间大爱》……给您深深鞠上一躬,感恩您美好的情感美丽的文字!”谢老师以短信的形式把读这篇文章后的感受发给我,以表达她心中的情愫。

  这篇文章发表在2012年1月6日的《人民日报海外版》“文化万象”版上,且放在突出位置。文章一发表,很快《日本新华侨报》、日本新华侨报网、中国文明网等媒体作了转载,掀起一股“大爱热”。

  这篇文章是我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写成的,是一篇“即兴篇”。抒发沉淀在心中的情感,有点“爆发味”,激情不可遏制。感动的东西非把它写出来不可,不然不好受。也许是长期处在基层的天然优势,我观察事物有着独特的一面。

  没想到《人间大爱》这篇文章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得那么快,一篇千字左右的文章搅动着读者的心,多少人泪湿衣襟。只有真善美的东西才能打动人。

  不知席慕蓉当时写《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歌词时是什么感受。一首歌词写了几个月,遥望窗外,心中云涌,大草原的美和心中的爱激烈碰撞,然后产生史诗杰作。

  应该感谢席幕蓉,感谢德德玛,是她们合作推出一首好歌。还应该感谢那位作曲者,是心的相通让大爱奔流。

  后来我也看到德德玛和儿子一起在舞台上唱这首歌,依然是深情款款,高亢的歌词行走在云水间,打湿人们的思绪。

  有歌者唱这首歌得大奖,我想嗓音技巧是一方面,重要的是歌的内核在发挥作用。好的东西一旦被外在的力量所推升,便会大放异彩。

  看这篇文章时,我也掉过泪,“只有感动了自己,才能感动别人”,这个道理什么时候都不会变。

  谢老师说,过去只是爱唱这首歌——《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现在注意品味歌的内容。这是一个变化。

  我还想写出好的东西来。

2013,“剧荒之年”?
《最美和声》:歌唱选拔类节目的回归
一篇文章的“感动”
让粉丝集资拍电影?
“相约东营·情系黄河口”开展
责编:苗 春 邮箱:miaochun200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