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10月21日 星期一

网络交流让汉语无界 海外来稿让大赛增色

华文文学将汉语热推向纵深

陈静桐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10月21日   第 05 版)

  日前,由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主办的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赛在上海举行颁奖大会。本届大赛共有60篇作品脱颖而出,其中有14篇来自海外投稿。评委会表示,来自欧美、东南亚和大洋洲的海外华文写作者在此次大赛中表现不俗,文学水准明显提升。

  近年来,随着“汉语热”在全球的席卷和海内外华人对自身文化的愈渐重视,此类比赛大有雨后春笋般涌现之势: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赛,华文诗歌奖,全球华文散文大赛……互联网的应用使得来稿跨越了空间隔断。

  全球共书 “朝阳文体”

  距首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赛的举办已有20个年头,有“现代小说中最少年”之称的微小说愈发为大众所喜爱。“从去年8月开始的第二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赛,参赛人数众多,优秀作品迭出,反映了应运而生的微型小说方兴未艾,发展空间很大,前途无限,是个‘朝阳文体’。”终评委之一江曾培在获奖作品集上写道,“微型小说的特点与长处,是‘以小见大’、‘以少胜多’。优秀的微型小说,正在于‘以最小的面积,集中最多的内容’,内涵丰厚,诱人思之。”

  新加坡作者学枫的《大扫除》是“以少胜多”的佳作,短小精悍,平中出奇,切中不孝亲的时弊,读后给人以心灵的震撼。马来西亚作者朵拉的《那日有雾》以“雾中看花”的笔触描写女性恋爱心理,含蓄深沉而又耐人寻味。瑞士作家迷途醉客的一篇《真的假得真是真》堪称别致,用意识流的手法绘世间万象真假,予读者以哲思。泰国作家曾心在本次大赛中表现不俗,所写《屠鳄》极具泰国风情,刻画人性、兽性的和谐与冲突。采访中,他将汉语写作比喻为“一种精神的‘创业’”。同样的道理,写作难,坚持更难。年逾古稀的曾心谈及今后的文学创作,说:“我想写华侨的第四代、第五代,反映他们融入当地主流社会的生活。”

  网络平台 “立功不小”

  与华文微型小说大赛相同,华语诗歌圈参与度最深最广的诗歌奖——北京文艺网国际华文诗歌奖,自2012年7月15日创立起,据官网统计,陆续收到海内外2000余诗人投来的近8万首中文诗作。投稿者中有年事虽高却不弃创作的老者,也有勤思好学颇有造诣的“00后”;有语言风格深具网络时代气息的女诗人,也有醉心古典铄古铸今的旅加诗人……

  诗人于坚曾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诗人奖,他此次参赛的长篇诗作《小镇》荣获三等奖。终评公告中对其评价为:“把美国波士顿以北的詹森镇,拓展成全球化语境中一个无所不在的处境,诗人以‘王维之耳’聆听老弗罗斯特聆听过的世界:小镇之珍在于古老、自然、朴素和疏离,让无所谓古今中西的诗意成为不能被巨大的现代都市文明吞噬的异数。”

  如今,网络和快餐时代的到来,让不少人兴叹于诗歌的没落。然而令许多人大跌眼镜的是,也正是网络,为全世界有志于中文文学创作的人们提供了跨越空间的可能,提供了切磋交流、展示自我的平台。

  众多依靠网络的力量声名鹊起的华文文学大赛让“汉语热”逐渐走向纵深:从生活走向文学,从单纯传统走向古往今来的各个角落。

不考生僻字怎能难倒“神孩子”?
提笔一定有益
点点
滴滴
画房子
用微波炉做鸡蛋羹
清华志愿服务走向国际
大同(汉语教室)
华文文学将汉语热推向纵深
责编:刘 菲 邮箱:haiwaibanli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