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10月,17岁的伍修权(1908—1997)从老家武昌辗转秘密来到上海,登上了停泊在长江口的一艘苏联煤船,与全国各地100多位热血青年一起,奔赴莫斯科去留学。
“大家都有所准备,万一碰到事情的话,就说是到苏联当劳工。”伍修权的长女伍一曼后来回忆说,还好后来比较平安。
到达海参崴后,他们换乘火车用两周的时间到达了莫斯科,在那里苏联政府为这些中国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当时的莫斯科中山大学面临大街,校舍是高达数层的宽大楼房,有宿舍、教室、小吃部和办公用房,有专门的俱乐部,还有专门从瑞典请来的体育教员带领学生做早操。
到校不久,校方就请来裁缝为每个中国学员量身制做了西服、大衣和皮鞋等日常着装,每人每月还能领到10个卢布的零用钱。于是,伍修权这个在国内的穷小子,一下子变成了西装革履的大学生。
学习的课程有马列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俄语等,这让伍修权大开眼界,第一次亲身感受到了革命理论的崇高和伟大。
“我父亲在这些学科里头最喜欢的是俄语。”伍一曼说,“他知道俄语是学习其他一切学科的基础。”
在班上伍修权的年龄最小、文化程度最低,但由于勤奋好学,进步很快。课堂上同学们甚至推荐由他担任翻译。
1927年,大革命失败的消息传到莫斯科,伍修权急于回国参战,却接到了指示,让他们根据国内斗争需要和个人志愿再报考苏联的军事院校。
军事方面,坦克、火炮、海军、空军,这些当时的高科技对于中国留学生来讲,都比较遥远。虽然很时髦,但是考虑到回国可能进行更多的是游击战,因此最实际的、回去就能用的无非就是步兵知识。于是伍修权就报考了专门训练初级军事指挥员的莫斯科步兵学校。
投笔从戎的伍修权自此系统地接受了军事、政治训练。从简单的队列训练、瞄准射击到技战术训练,他都学得门儿精。
苏联军队对骑兵很重视,所有的步兵都必须会骑马。俗话说,“北人善马,南人善舟”。伍修权这个湖北人连马都见得不多,要想学会骑马,难度可想而知。骑术训练很辛苦,时间一长,裤裆都磨破了。第二天还得接着练。伍修权不怕苦,终于不但能够用双手驾御战马,还能用两腿夹住马肚随心所欲地射击、刀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