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最近出差,一个县委书记在饭桌上,大谈原来的焦虑,大谈“八项新规”的好。
以前,他最焦虑的是吃饭喝酒。一顿饭要赶好几个场子。每顿都要喝酒,一桌喝1两,一天也得1斤多,关键是天天如此。这边来个投资的,那边来个大领导,哪哪有一拨调研的,谁不陪一下都不妥,不和谁碰一杯都不好意思。天长日久,胃出了问题,一见酒就发愁。
这种焦虑,在地方官员中,绝非个例。焦虑也非官员专利。当官怕接待,百姓怕过节,小孩愁攀比。过节了,不给上级单位送点土特产弄张消费卡,不请领导吃顿饭,不给老师送点礼,如何踏实得了?放假的好心情,焦虑在了送礼上。
商人则怕“公关”。一个在非洲某国生活的朋友,以前在国内做生意,他说一到过节就是最累的时候,一是到处送礼,二是陪不了家人,得开车到处接送“重要人物”和他们的家人;而出国后,只需专心做生意,遵守好法律法规,其他的不用操心。
官员为接待喝酒焦虑,商人为“公关”焦虑,孩子为给老师送礼焦虑(老师也为收不收焦虑)……在焦虑中,身体健康受损,人和人的情感变味,社会风气变质。谁没有“求人”时候,上至高官下至平民,生活在这种环境中,无不感到“很累”。
焦虑的背后是“潜规则”横行——接待方面,“接待就是生产力”;送礼方面,“谁送了不知道,但谁没送知道”;“公关”方面,“多一分感情维护,少十分下绊子的风险”。焦虑的背后也充满悖论——以请客喝酒为例:请客的不想喝,被请的也不想喝,喝多了大家都痛苦,但又都要个“面子”。这个“面子”的本质就是“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
而现在,这一切正在发生变化。为喝酒焦虑的这个县委书记感慨:现在好了,“八项新规”来了,整顿“四风”动真格了。风气大变,豆浆替代了酒浆,思想交流取代了碰杯交情。一顿饭半小时,宾主皆安。当然,这个县委书记现在仍有焦虑——焦虑发展,焦虑民生——这才是他最该焦虑的地方。
人无压力轻飘飘,每个人脑海里都应该琢磨点事。什么事最应该焦虑?那就是正事。官员操心民生,关心发展;学者为学术愁肠百结;商人致力于产品创新;学生想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三百六十行,各行各业,都有自己职责范围的事。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焦虑自己最该焦虑的,才是发展正道,才是好风气。
如果只要做好本职工作,一样可以生活得好,谁还愿意为“旁门左道”焦虑?要解决焦虑,需要扭转风气,创造新的社会环境。当下正是中秋节,中央纪委连番发文,“刹住公款送礼之风”。这样一来,各级官员轻松,普通民众也轻松。
今年以来,中央的决心,中央的带头,让“八项规定”逐级逐步落实。正在进行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也在发力。风气正在扭转,新的社会环境正在形成。当然,这需要过程,需要时间。而好风气一旦形成,是国家之福,是民众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