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8月15日 星期四

畸形“重返亚太” 四处招烦(观察)

本报记者 杨子岩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8月15日   第 06 版)

  美国副总统拜登四处推销亚洲再平衡战略
  (资料图片)

  在向媒体解释为什么取消与普京的会晤时,奥巴马总统将普京比作“坐在教室后排无聊的孩子”。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对此反唇相讥,“俄罗斯行事像个成年人,希望美国也是。”有的文章称,美俄关系已经跌落悬崖。在亚太地区,美国和其他国家又能好得了多少呢?

  军事遏制意图太明显

  自奥巴马上任之初,其外交政策就基于扩大与外界的接触:重塑与俄罗斯的关系,与中国谋求合作,提出与伊朗和委内瑞拉等敌对国家领导人开始新的对话。 

  但有德国媒体分析,奥巴马的处境与前总统卡特相似:让美国到达了一个超级大国永远不该到达的处境,参与世界上的所有冲突,却不能随意行动。

  叙利亚内战、埃及政局变动、美俄关系恶化、“基地”组织的复兴……美国正在遭遇一系列失败,世界再也不敬畏这个世界上硕果仅存的超级大国了。美国CNN这样评述。

  在亚太,美国同样面临着这样的困境。但原因在于美国。

  “重返亚太”战略有三个支柱:外交上加强与盟友的关系并改善与敌对国的关系,军事上增加军事部署,经济上扩大美国影响力。但在现实的施行却是“军事一马当先”。

  前任国防部长帕内塔就主张将六成的兵力部署在亚太,新任防长哈格尔在坚持前任理论主张的同时,又明确提出许多“看得见的”行动方案,内容涉及空中、地面力量部署和高科技武器投入等各个方面。

  美国频繁与区域内周边国家展开的军演、对太平洋地区军事部署的加强以及与一些国家在军事领域合作的“破冰”往往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重返亚太”的遏制意图太过明显。

  外交牵制图谋不磊落

  美国的一家网站发表文章称,奥巴马外交正把虚伪变成一门艺术。这样的美国竟然还存在幻想,认为自己还可以掌控世界上的一切。

  当美国官员无数次对中俄说教,告诉他们在伊朗、叙利亚和朝鲜问题上做什么时,却总是无效。

  在奥巴马的第一个任期,为了让“重返亚太”的工作有所起色,国务卿希拉里、防长帕内塔走马灯似地访问东南亚、日本等国家,第二个任期的团队也继承传统,在“再平衡”工作中十分卖力。

  这种体力加金元的“辛劳”工作自然取得了成效。但也有专家警告,重返亚太战略也让美国陷入了“迷思”:过于高调地渲染“重返亚太”向部分国家释放了错误信号,致其误判形势,不惜挑动大国冲突。过于凸现军事色彩,甚至默许他国突破限制、扩军备战。在领土领海主权争端问题上偏离“不持立场”原则,表态有失慎重,观点自相矛盾,在纵容盟友的同时增加了将自己卷入冲突的风险。

  经济排外阴谋忒险恶

  在三大支柱中,经济议题是“重返亚太”的短板。

  此前,美国的杂志称有两个亚洲,一个是经济的亚洲,一个是安全的亚洲。但在美国的假想之下,安全的亚洲最终被优先考虑。

  尽管这样,美国还是想分享亚洲经济发展的成果。TPP谈判仍然进行了多轮,某些国家明显地被排斥在圈外。其中的意图已被政论家解读,美国希望利用这个平台发挥它的两大优势:一是制定自由贸易新规则,二是占据高新技术和产品的“领军地位”,按照它主导的游戏规则和“利益价值观”来办事。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美国的经济复苏做贡献。

  但三个支柱的先天缺陷注定了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失败。有分析者认为,“重返亚太”是美国战略上退缩、收敛的托词。欧洲战略的退缩,中东、非洲战略的破产预示着亚太战略也很难有所作为。

  有人甚至直接怀疑,美国的战略根本不符合逻辑:美国本身是太平洋国家,从来没有离开过亚太,何来“重返亚太”?

  有专家担忧,以霸权为目标、以军事为导向的“再平衡”,极可能侵蚀该地区过去30多年来的和平与稳定以及亚洲各国之间业已建立起的互信互利,从而给亚太带来“再紧张”、“更紧张”。

重绘互联网世界地图(聚焦)
畸形“重返亚太” 四处招烦(观察)
复苏抑或是泡沫?(评论)
“甘地眼镜”
在印度乌代布尔展出
内涵式发展,乳业发展的决胜手
责编:杨子岩 邮箱:guoji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