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8月09日 星期五

闻弦歌而知雅意 阅沧桑以创未来

——本报“中国戏剧系列”专版风靡新媒体

本报记者 张稚丹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8月09日   第 05 版)

  以7月10日《京剧:百年沧桑从头阅》为开篇,海外版文艺部推出的“中国戏剧系列”以每周一期的频率稳定上版,《美丽如水的越剧》、《昆曲:闻弦歌而知雅意》、《反映平民现实生活的评剧》,今天的13版是关于黄梅戏的新章。

  虽然“中国戏剧系列”刚推出近半,但反响良好,中国文明网、新华网、凤凰网、人民网、网易、搜狐网、中国经济网、中国网、中国民族宗教网、戏文网、文化部文化传通网、艺术中国网、中央文化干部管理学院网、中国戏剧网、国学网、求是理论网、中国社会科学网、星岛环球网、日本新华侨网、香港和谐新声网、中国艺购网、华夏经纬网、21CN网等网站以及中国京剧网、中国评剧网等专业网站均做了转载。

  为什么不以“十大”命名

  最早的创意,来自不久前刚刚退休的海外版原编委沈兴耕,在总编辑和编委会对这一大型文化选题表示充分的重视和肯定之后,他又召集文艺部同仁沟通策划,并提出要求。

  考虑到读者的层面和普及的目的,他基本否定了约请专家写作的设想,提出尽量由部里同事自己完成——以新闻由头作为引子和切入点,沿历史脉络用鲜活的语言和独特的视角进行梳理,有故事,有观点,提炼出各剧种中最有看点、最有可读性的特点,让读者能够由点及面,跟随重温戏剧的辉煌。

  对这一系列介绍,我们本来是想以“中国十大戏剧”命名的,但中国尚存的戏曲种类尚有300余种,影响力比较大的也有二三十种,但具体哪10种可以排在最前面,即便如文化部,也没有给出权威的说法。所以我们最后选取京剧、昆曲、越剧、黄梅戏、豫剧、评剧、吕剧、沪剧、川剧、秦腔,暂且作为中国戏剧的代表,但只以“中国戏剧”冠名,算是我们对中国戏剧整体梳理的先导。

  一次很好的学习

  文艺部最突出的特点是老老少少的美女多,除主任梁永琳外,下面的7位编辑和1位办公室主任全是女性。

  任务布置到人之后,文艺部的同事普遍陷入了焦灼和狂热。因为7位编辑都没有跑过戏剧口,对传统戏剧仅有片面的感性认识,而且每个人都要在不耽误常规性采访、编辑的前提下进行写作,压力很大。

  买书、通过互联网了解、读论文、向专家讨教……越大的剧种历史就越悠久、材料就越多。如何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又怎样从几十万字的素材中抽取出最精华、最重要的部分,用自己的视角和观点加以串联,这个难题摆在了每个人的面前。

  虽然写完后筋疲力竭如同打了一场大仗,而且文章中难免也有所缺憾,但同时又感觉到这是一次很好的学习。

  《美丽如水的越剧》一文得到了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龚和德的肯定。

  《昆曲:闻弦歌而知雅意》在微信朋友圈被大量转发,朋友们称赞是“美文”,“可读性强”,“版面漂亮”。著名京剧研究专家和宝堂对此文进行了仔细审读,提出了多处修改意见,并推荐昆曲演员和研究专家刘静指点细节问题。和宝堂见到当日版面后表示满意,称赞“不错”……

  《京剧:百年沧桑从头阅》见报后,不止一位报社同仁表示从头读到尾,有的还读了不止一遍。海外读者史琪在E-mail中说:“你的京剧版让我醒悟综述难搞,因为涉及‘文革’和高层60年的政治方针。你处理得体,图也到位,文字精炼,用足功夫。不知领导哪里来的灵感?这是个不错的范畴。不过受众总要中年以上。”

  我们的戏剧 我们的文化

  中国戏剧从宋元至今已绵延上千年,与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梵剧合称世界三大古老戏剧,并且是唯一没有中断发展的戏剧形态。它相当于西方的将歌剧、舞剧和话剧融为一体的舞台剧,并对演员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声乐能力要与歌剧演员媲美;形体表现力堪比舞剧演员;声音表现力与话剧演员齐肩。多少年来,中国戏剧既是统治阶层高台教化的手段,也是黎民百姓的重要娱乐方式。有时繁华似锦,有时又陷入低迷,但一直陪着中国的百姓歌哭。它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也将政治文化传统中诸如儒家伦理、忠义精神、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以及民间的风俗习惯、服饰礼仪等像密码一样保存在自己的肌体里。可想而知,我们的戏剧是多么珍贵且值得骄傲。

  如今的文化市场中,中国传统戏剧的声音越来越弱,观众流失,剧团难以为继,优秀演员青黄不接……在这个岔路口上,我们该怎样认识我们的戏剧传统?除文化遗存之外,戏剧传统的其他现实价值何在?之后的路该怎么走?是原汁原味地保存,还是适应现实不断改变?

  我们推出“中国戏剧系列”专版,就是想和读者一起更好地了解我们的文化,珍惜我们共同拥有的财富,一同为中国戏剧的未来出力。

闻弦歌而知雅意 阅沧桑以创未来
一周新闻热搜词(360新闻)
一次报网互动的新鲜尝试(编辑部故事)
凤凰网:回马枪杀出的大清新(IT领秀)
责编:罗 俊 邮箱:luojun@haiwai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