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7月05日 星期五

大皿村:历久弥新 舒适自在(中国最美古村)

徐伟伟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7月05日   第 15 版)

  大皿村进士牌坊

  浙江磐安县被称为“中国香菇之乡”,这美名和一个人、一个传说有关。羊愔,世居泰山平阳,唐武宗时以明经擢第,任嘉州夹江尉,因避乱弃官游历,迁居缙云皿川。其后代繁衍至今,形成一个羊氏族人聚居的村落——大皿村。当地传说,羊愔晚年以寻仙访友为乐,食蕈不进五谷,游无踪仙去,后世以 “菇祖”、“菇仙”尊之。

  大皿是双峰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西南40公里,因地势如一个巨大的器皿而得名,现有3000多人口,分皿一、皿二、皿三、皿四4个村。此地文风鼎盛,出过八位进士;历史建筑接连,多为明清时期遗存。村居双峰山下,皿溪穿村而过。村内临水建房、沿河成街。为方便来回走动,每隔百米,就建一座石桥,13座桥形态各异。堤岸离水面两丈许,村人常往溪边洗菜淘米、浣衣涤物。

  漫步村里,仿佛溯流于历史长河中,抬头可见明万历年间的进士牌坊、清乾隆时期的廿四间头、嘉庆年间的节孝牌坊、抗战期间的宁波中学旧址。于无意处,巧遇四合院内自在荣枯的花草,沿墙攀爬的葡萄藤蔓。清末名医羊焕文所建的前院三层楼,楼阁雕琢精细,人物花鸟栩栩如生。四柱牛腿雕有马、羊、虎、狗以彰示“忠孝节义”信条,却用了“西洋哈巴狗”替代传统狗的形象,可谓土洋结合,生动有趣。建于清道光年间的清德堂,由照墙、前天井、前厅、后天井、南北厢房及门罩组成。南山门罩下“居有竹”、“室培兰”的题字显现主人品志高洁的取向。前后檐设砖雕“有孚”、“诒勤”、“谦益”、“师俭”八字,寄寓子孙要守信、勤劳、谦虚、节俭。山墙南北洞门顶有砖雕“悬规”、“植矩”四字,意为树规立矩。

  皿溪两岸挂着成排的火红灯笼。这是当地特有的“竹宫灯”,呈球形,可以像雨伞一样,用时撑开,挂过后又收拢,便于保管和再次使用。大皿至今仍保留着一种叫“炼火”的传统民俗。炼火用木炭,少则五十方箩,多则上百方箩,集中到广场堆成馒头小山。傍晚时分,用毛柴起火,把木炭烧得通红,经过焚香、净身、喝山等仪式,“十八弟兄”便反复冲过火堆。经数十个来回,高耸的火堆就被踩成平坦一片。越平坦预示着越是平安(故炼火又称平安火)。

  现今不少古村的老房子颇有审美价值,却因缺少居住便利,逐渐少了人气,很快颓掉。鉴于此,当地政府对旧房进行了保护性修缮。院落里有了静坐编织的妇人、闲坐抽烟的老人、嬉闹奔跑的孩童以及飘过熏黑窗棂的缕缕炊烟,这样的大皿透着一股子生气。

  过往几次大皿,一直喜欢那种历久弥新的气息和舒适自在的感觉。

“非遗”公约十周年中国经验的实践与发展
海外寻遗依法追索难在何处?
大皿村:历久弥新 舒适自在(中国最美古村)
60人获“第二届非遗传承人薪传奖”
责编:赖 睿 邮箱:lairuismile@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