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交通广播电台组织4名主播和35名广播听友扬帆入岛,开启了“台湾文明交通见闻之旅”。这真是个好主意。好在可以看看人家的交通礼仪发展到什么程度,给我们一个镜鉴。毕竟,交通文明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侧面。
在台湾,交通文明尤其是公交礼仪让人叹服。台湾“让座文化”与博爱座紧密相连,无论在公交车还是捷运中,即使车厢中没有老弱病残孕人士,绝大部分身强体壮的年轻人宁可站着,也不会去占用这些座位;在台北捷运车站内和车厢上,常常可以看到醒目的“手机通话礼仪”宣传画,用卡通形象宣传建议乘客在车厢内使用手机时注意“轻声细语、长话短说、简讯传送”。
笔者曾经不止一次在台北的捷运车厢内发现,不小心坐在博爱座后又经提醒站起来的,有来自大陆的游客。相比台湾,几十年间大陆经济发展很快,都市化进程加速,甚至只花了十多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一个世纪的汽车发展历程。但不可否认,与之配套的社会发展比如交通文明有滞后之嫌,乘坐公交不排队、不让座,机动车变线不打灯,司机开车过马路不礼让行人等,时有发生。之前北京一辆救护车3公里走了40分钟,因让路不及时导致病人死亡,更触发了对文明交通礼仪的热议与反思。
尽管在城市道路设施等“基础建设”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交通文明建设的起点上,我们要走的路依然很长。这方面台湾可以给我们足够的启迪。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台湾的交通礼仪也是一步步培养起来的——有名流在台北市忠孝东路的人行横道上被撞伤之后,台北市大力宣传汽车礼让斑马线上的行人,交警也严格取缔违规,如今情况改善很多。以往像是机车骑士戴安全帽、汽车前座系安全带的规定,也都在当局表达执法决心之后,让民众慢慢建立起了好习惯。
说到底,不遵守公共交通规则,缺失交通道德的背后,是对生命的蔑视。借鉴台湾“交通礼仪”的培养过程,其一是要形成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氛围;其二是通过各种媒体大力宣传文明行车礼仪,引导有车一族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我为大家让空间、大家为我行方便”的公德意识;同时,倡导交通礼仪进学校、进社区,从孩子时期开始、从日常生活关注,逐步养成“文明交通、礼仪出行”的公众习惯。这些,也正是我们在努力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