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5月31日 星期五

“活化”让老建筑华丽变身

曾繁娟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5月31日   第 09 版)

  香港老建筑一景

  香港北角油街12号,由一座红砖白墙的二级历史建筑成功“变身”而来的“油街实现”艺术空间近日揭幕,成为香港一个视觉艺术新地标。

  “油街实现”是粤语油街12号的谐音,也是这座百年老建筑的新名字。作为港英时期的皇家游艇会会所旧址,如今在香港特区政府主导下华丽转身。特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艺术推广办事处总馆长刘凤霞说,改造尽量保留了历史建筑原貌,又注重带给观者全新感受,希望任何人都能在此自由交流。

  近年来,香港越来越多的老建筑在各界推动下得以保存并焕发新生命。 

  香港历史建筑被分为三个级别,一级为具特别重要价值,须尽一切努力予以保存,可以考虑予以法定保护地位;二级为具特别价值,须有选择性地予以保存;三级为具若干价值,并宜于以某种形式予以保存,如保存不可行则考虑其他方法。2007年1月,特区政府民政事务局首次公布香港历史建筑的部分清单,总数达496项。分别有一级历史建筑117幢,二级185幢,三级194幢。2007年之后的几年,当局又陆续评估了200余栋建筑。2013年一季度,再评出一级历史建筑6幢,二级3幢,三级4幢。

  对于古建保护的原则,特区政府在政策制定之初便提出了“活化”的概念。特区政府官员林郑月娥说,“活化”就是为历史建筑寻找新的生命、新的用途。强调以创新的方法予以善用,使之成为独一无二的文化地标。

  2008年出台的“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至今推出三期,已活化16个项目。其中包括一级历史建筑雷生春活化为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保健中心,荔枝角医院活化为饶宗颐文化馆。对私人产权文物建筑,特区政府则制订了“维修资助计划”。

  袖珍之地、发展不过百多年的香港,时下已是文建保护界的取经之所。

  林郑月娥认为,政府必须重视文物历史和民众要求。“最重要的原则是要维持城市发展和文物保育的平衡。”她说,在制定和落实建筑文物保育政策时,要兼顾几个重要因素:首先是公众的利益;其次是尊重私人产权;再者要考虑政府财政负担。

“活化”让老建筑华丽变身
最不寻常旧巷陌(故影寻踪)
“中国工合”75岁了
香港“飘色巡游”如何传下去?
抓拍台湾
责编:任成琦  邮箱:cxx@pd.peopl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