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之后,“税”成了一个越来越热的关键词。曾经,一批批欧美富豪为了避税逃离祖国;如今,一个个光鲜亮丽的跨国公司因为避税被拖到了放大镜下。低迷的经济中,人们对公平的呼唤声愈发响亮了。
“雷声”渐大
欧美似乎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查税风暴”。
22日,欧盟27国领导人于布鲁塞尔举行会议。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会议的一大重要议题是如何通过跨国合作打击偷税漏税。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表示,欧盟各国每年因非法欺骗和不可接受的逃税而损失的收入高达1万亿欧元。
大洋彼岸的美国也不例外。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报道,美国企业无需缴纳的收益总额达到1.7亿美元。据路透社报道,亚马逊2012年在英国仅就其全年65亿美元的收入缴纳了370万美元的税收,而谷歌和星巴克在英国也出现了类似的盈利多纳税少的情况。
欧美不约而同地“瞄准”了大型跨国企业。这个名单上的最新成员是科技巨头苹果公司。美国参议院调查小组委员会发布报告称,苹果利用海外分支网络,在2009年-2012年间避免向美国政府缴税超过百亿美元。报告的焦点是苹果在爱尔兰注册的一家子公司。该公司在2009年到2012年间,获得利润300亿美元,但却无需报税。根据苹果的解释,公司虽然在爱尔兰注册,但是并未在爱尔兰进行管理和控制,所以不需要在爱尔兰纳税。另外,该公司并未在美国注册,所以也不是美国税务居民。
还没有任何证据显示,苹果的行为违反了法律。事实上,苹果这种利用各国税法漏洞避税的做法在大型跨国企业中很常见。如今看来,跨国公司这种“在最能挣钱的地方挣钱,在税率最低的地方纳税”的做法所反映出的问题开始成为欧美各国的治理对象。
开源与节流
“随着金融危机演变为财政危机、然后又演变为政治危机,公众对一个存在缺陷的、使得数十亿美元、英镑和欧元利润得以避税的国际体制愈发感到愤怒。”《金融时报》网站文章如此分析此轮反避税风暴的背后原因。
金融危机之后,“开源”和“节流”成为各国的自然选择。税收成为各国努力“开源”的方向。先是对准富豪的“富豪税”,其结果是大批资产超过千万的欧美富豪逃离祖国,成为“税收难民”。比如,奥朗德政府上台后,将收入在130万美元以上的人使用的最高一档所得税税率由46.7%提高至75%,导致了包括“大鼻子情圣”德帕尔迪厄等人放弃法国国籍。在美国,2011年,近1800名富豪为了避税放弃了美国国籍和绿卡,这一数字是3年前的6倍。如今,欧美的矛头对准了大型跨国企业。
此轮金融危机突显了各国的严重两极分化现象。无论是欧洲街头不断出现的抗议人群,还是“占领华尔街”运动喊出的“1%对99%”的口号,无不是民众对富者愈富穷者更穷的不满。正如分析指出的,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公平成为民众最大的期待。
BBC的分析指出,在一波又一波极不受民众欢迎的紧缩措施之后,政治家们正非常努力地向选民展示,税收体系是公平的。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在欧盟领导人的邀请函中说,在预算紧张和开支削减的时期,打击偷逃骗税的行为不仅仅是税负公平问题,为透明税收而战对提高财政整顿的社会认可度也同样至关重要。
等待“雨”来
为透明税收而战,欧美似乎已形成共识,朝着这个方向的努力已经开始。
美国正在全球范围内极力推动海外的金融机构披露投资数据,欧洲也开始努力了。本周二,欧洲议会推动欧盟在2020年前,通过填补税收漏洞和遏制避税天堂,把每年1万亿欧元的损失减半。另外,欧洲议会还建议欧盟成员国实现金融数据信息的分享。
本月初,欧盟要求所有27个成员国共享有关个人投资收入和资本利得的机密数据,并称将在数月内公布改革提案。欧洲五大经济体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近期已经同意共享此类机密信息。欧盟峰会后,德国总理默克尔说,此前态度强硬的奥地利与卢森堡已原则同意为强化税收而交换信息,不过还有一些附加条件。
“这是一个真正的突破……我坚信,不仅欧洲各国领导人,而是全球意义上的各国领导人都有强有力的政治意愿打击偷漏税。”根据BBC报道,范龙佩信心十足。英国首相卡梅伦20日也表示,希望在八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达成打击避税的国际协议”。专家认为,欧美的合作不仅会对“避税天堂”产生重大冲击,还将对全球银行业和基金投资产生巨大影响。
只是,共识易,行动难。正如范龙佩强调的,税收是敏感问题,打击偷漏税无法依靠一个国家单独完成,需要各国步调一致,协同配合。而在经济衰退、资金成为“稀缺资源”的当下,如何劝服各国抵制“避税天堂”的诱惑,将是难题之一。
雷声已经隆隆,众人皆抬头等待即将落下的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