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4月25日 星期四

芦山地震灾区记者追踪

一顶帐篷,这样送到群众手中

本报记者 王建新 彭 俊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4月25日   第 04 版)

  强震后的芦山灾区,帐篷是群众最急需、最受欢迎的物资之一。

  4月23日,记者从雅安开始,追随一顶帐篷的“旅程”,去看看它是如何走到灾区群众手中。

  10时22分  雅安多营救灾物资接收转运中心

  从雅安赴芦山,走318国道最便捷。四川华峰物流有限公司就位于穿过雅安市雨城区多营镇的318国道旁。

  宽阔的库房内,堆放着各种救灾物资,有帐篷、棉被、矿泉水、大米、方便面等。安达运输公司的川T05738大货运车车厢后,解放军战士和青年志愿者正往车上装帐篷。

  “一共75顶。”司机胡玉平清点完帐篷,办好手续,拿到了盖着“雅安市民政局”公章的车辆调度单。11时12分,老胡轻摇方向盘,驶向灾区。

  11时58分  芦山县救灾物资接收点

  芦山县救灾物资接收点就设在大街上,几张桌子连在一起。

  胡玉平车还没停稳,调度张宏小跑着过来,从车窗口接过调度单,又小跑着到了工作台说:“快一点,这一车帐篷直接运往思延乡。”

  “崔书记,请装卸人员准备好,75顶帐篷马上运到。”这边,工作人员在电话里正与思延乡党委书记崔夏联系;那边,胡玉平已麻利地跃上驾驶室,驾车驶向思延乡。

  13时08分  思延乡政府临时办公处

  在思延一小操场内,用油布围成两顶简易帐篷。地震后,思延乡党委、政府已在此办公近5天了。

  “快,卸下来。”崔夏书记声音极度嘶哑。20多个村民紧张有序地从车上往下卸帐篷,有的手臂上戴着“党员志愿者”红袖章,他们都是乡里老百姓,自发赶来帮忙。

  副乡长马骏点收好帐篷后,马上将75顶帐篷分配到各行政村,其中清江村18顶。

  14时02分  思延乡清江村

  因为村道比较窄,清江村党支部书记杨明勇自己驾驶着一台小型货运车,拉着18顶帐篷向村里驶去。

  这次分配帐篷,分配给另3个村民小组:聂冯沟组7顶,前后坝组6顶,三江口组5顶。一个个跑下来,到最后的三江口组时,已是14时45分。

  三江口组小组长杨明祥早等着了,立马将帐篷搬下来,手写了收条并签了名。按照定好的次序,5顶帐篷分给5家:杨德芳,孕妇;其余4位分别是乐成勋、李华国、谢元香、杨春华,都是老人。

  15时03分  清江村89岁的杨春华领到帐篷

  杨春华老人已89岁,和老二一起住在三间平房内,房屋的一个角已被震塌了,墙壁可以看到许多曲折的裂缝。

  正在参与抗震救灾的川藏兵站部司训大队官兵,跟着杨春华“考察”了几处地点,最后选定在一处离老人家房屋大概20米左右的平地上搭建帐篷。接好顶架,罩上蓝色雨布,再用四个角的竖杆一撑,一个帐篷很快就立起来了。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首次修改
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
活禽市场是人感染
H7N9病毒主要来源
国际社会继续向中方表示慰问
灾后心理疏导进行时
政府没有设立专门预算
1号生物航煤首飞成功
海关宣传知识产权保护
兰新二线甘青段电气化动工
一顶帐篷,这样送到群众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