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4月05日 星期五

老电影院:在突围中求生(观察)

杨 芹 文/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4月05日   第 07 版)

  北京大观楼影院

  大观楼影院大厅的旧时放映员雕塑

  旧时老胶片

  如今的电影业已全面进入了数字化时代,有数字显示:2011年,数字银幕以及数字票房均占到其市场总量的90%。2012年,随着全球首台S2K数字电影机NC900C-A+影院正式商业启动,数字化放映成本进一步降低。在数字院线和视频网站的双重夹击下,曾经服务过几代人的老电影院,逐渐褪去昔日的光影,在城市里的位置越来越模糊。是集体失语、苦守既有的经营模式,还是整顿转型、寻求新出路?

  

  渐远的朴素理想

  1905年,北京马思远茶楼改称为大观楼,是南城最早的放映电影场所之一。同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在北京的丰泰照相馆诞生,由著名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谭鑫培担纲演出。片子随后被拿到前门大观楼熙攘的人群中放映,万人空巷。这是有记载的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老北京见证了这一刻。

  老电影院给几代人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隔夜排队买票、观众聚集在门口等开场、场场座无虚席、电影散场人潮涌动……散落在现代都市里的各个老电影院,在那个文化贫瘠的时代,用光与影为人们演绎着梦想与现实的碰撞。多少老一辈的电影人心怀对老电影的不解情结。“我十五六岁就来,一干就是二十多年。”紫光影城的负责人曹先生对记者说。

  根据中国行业研究院公布的《2012年中国影院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挑战探析》,当前影院经营面临诸多挑战:一是影院服务的可替代品竞争力上升,电视剧分流中老年观众,网络影视剧分流年轻观众已经成为很突出的现象。二是租金非理性高涨,票房分账比例正逐步向制片方倾斜,影院经营的投资回收期延长,微利化将成为常态。三是同质化竞争导致不少影院之间存在票价的恶性竞争,有的甚至不惜亏本经营。而在这场院线硝烟战中,传统影院更是步履蹒跚,衰颓之势显现。老影院,已经成为渐行渐远的记忆

  北京紫光影城是有着50多年历史的品牌影院,在北京的电影院中,有过骄人的业绩。但影院负责人曹先生对市场的开拓却不无担忧,“现在的影院市场发展比较无序,缺少足够区域规划,中关村、朝阳CBD等商业中心影院数量扎堆。这样下去,会有大家都不愿看到的结果,估计几年之内会有较大的洗牌。”曹先生表示。无疑,单一的影片放映已然成为老电影院渐行渐远的朴素理想,泯灭在新潮中。

  谨慎的乐观

  不少老电影院正在成为褪去的光影,谈及这背后的原因,山东省文化产业研究基地副主任唐锡光认为:“老影院是和人们既有的生活方式相关的,看电影是那个时代人们文化生活的中心内容。影院也是城市中心标志性的建筑,与那个时代合拍。老电影院可以成为一种文物化的存在,成为怀旧的一种标志性记忆。”但老式的建筑风格,这一老电影院所特有的优点,同时也成为改造的最大阻碍。谈及一些老影院尴尬的生存现状,他也毫不讳言:“一些老影院的确不行。被替换的影院一般是处于生活区而非商业区,与人们的休闲文化相关度比较差。”

  老城区变成低端消费地区、老影院设备差功能单一、票价低新片大片少,成为老影院衰落的三大硬伤。由于改造成本高、商业卖点不足、投资回报率低、人才紧缺等问题,老影院经常被排除在商业放映体系之外。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曹先生依旧持谨慎的乐观态度。“影院的进一步发展,还是要以适应市场为导向,不断开拓市场。当然,肯定有困难,也有机遇,但机遇大于困难。”观众对品牌的认可也促使他们坚守下去。“我们也不单是做商业经营,也有传承发展企业文化,发展品牌价值的责任和义务。不少观众也和我们一样对国企品牌有着信任和感情。”

  根据中国行业咨询网的分析:2013年电影具有升级为主要娱乐方式的多项优势。一方面,中国视频娱乐群众基础雄厚;另一方面,院线的快速发展为观影提供了更大的便捷性,在通货膨胀的大背景下,看电影变成相对低廉的娱乐消费方式。数字化也是把双刃剑,它在替代胶片拍摄的同时也凭借其先进的数字修复技术拯救了很多早期用胶片拍摄的老电影。

  数字突围战

  对于曾经辉煌过的老影院,人们也在充满感情的回望里思考着它衰落的原因,同时期待它能在数字时代努力突围。

  在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程惠哲看来,这场数字突围战,传统电影院大可不必一上来就束手就擒。“电影本来就是技术和艺术结合而来的结晶。在电影的支撑性技术已然发生革命性巨变的情况下,电影 院只能是跟上技术发展的脚步以保持自身的发展。要适应新技术条件下的电影,电影院势必也要在技术、设计等方面升级换代。”就老电影院的“涅槃重生”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一是可以做成‘特色’影院,成为放映胶片电影、体验老式观影方式的‘博物馆’电影院。二是升级成‘专业’影院,改造成满足数字时代电影新技术需要的影院。三是扩容成电影文化消费、娱乐场所,以数字、多厅影院为基础,形成一个围绕电影文化的消费链、产业链、价值链场所。”

  唐锡光说,电影已经不是人们文化消费唯一方式以至中心内容,影院中心地位失去了,为更大的房地产项目所取代。现在影院向超市,大卖场集聚,这符合新的人群集聚方式。谈到老影院的未来发展,他建议有些老电影院可以作为一种文物化的存在,或者随着周边商业的发展融入新环境,那么在新的城市化进程中可以继续保有原来的地位。

  老电影院空凌绝顶、小视众山的辉煌早已远去,苦守着朴素理想已经无法适应数字洪流的冲击,面对日益被抢占的行业高地,“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姿态多少带有几份忸怩。当然,“摩登”并非老院线的救世主,在数字化时代的新兴消费方式和娱乐方式裹挟之下,有市场的特色说不定就能“曲径通幽”。张爱玲曾在《多少恨》中说:“现代的电影院,本是大众化的王宫。”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消费升温,网络商场崛起,团购更是成为各大城市白领的首选消费方式。这些都为老电影院的新生提供了借鉴。

  

  结语: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在“文革”时,曾写过一首诗《老黄牛》——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等扬鞭自奋蹄。不少曾经辉煌几十年,成为老一代人主要娱乐方式的老电影院悄然告退,尚有余力的则改弦易辙,打着其他算盘。始建于1983年的劲松电影院,经过了几次装修改造,电影大厅、温馨小厅并举,先进的放映设备加首映式、明星与观众见面会、老电影回顾展等活动深受观众喜爱,“老劲松”正在焕发着新的勃勃生机。

青歌赛,赛青春还是赛歌声(碰撞)
老电影院:在突围中求生(观察)
资讯
《北京遇上西雅图》
给我时间好好培养一段感情(观影)
影响世界华人盛典颁11项大奖
责编:郑 娜 邮箱:zhengnahwb@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