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3月15日 星期五

远离“疝”病困扰(保健园)

文心 子轩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3月15日   第 14 版)

  中国每年大约有200万新增“疝”病例,其中大部分患者为男性。很多患者不了解并忽视这种病,他们甚至不理解“疝”这个字。这种常被忽视的疾病,又名“疝气”、“小肠疝气”。北京朝阳医院疝和腹壁外科主任陈杰教授在近日举办的“疝”病义诊中强调,要让众多患者远离“疝”病困扰。

  什么叫“疝”

  人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通过肌肉或周围组织壁的薄弱部位向外突出,就会形成“疝”。这就好比汽车轮胎的内胎,轮胎外层的橡胶破了,原本被外胎包裹着的内胎就会通过胎壁上薄弱或破裂的地方向外拱出来。疝可能出现在腹部的任何部位。因而,疝有很多不同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腹股沟疝,占80%的比例;而且,男性得疝的几率是女性的25倍。

  疝通常很容易察觉。腹股沟疝最初的症状包括出现肿块、撕裂感、扯痛,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胀痛感。男性患者还可能出现阴囊肿大,严重者可能导致肠梗阻,引发剧烈疼痛。

  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可能患疝。一些人的脏器或组织先天存在薄弱区域,也有些人是随年龄增长或因手术而导致薄弱部位的出现,就可能造成疝。此外,家族遗传、高龄、吸烟、肥胖以及长期咳嗽都可能会增加患病风险。

  认知误区带来的危害

  男性比女性更易患疝病,是因为腹股沟疝的发病区域,正是胚胎发育时男性睾丸下降通过的部位。该部位通常会在男婴儿出生前闭合,仅留下能供精索进入到阴囊的狭小空间。如果这个部位闭合不全,就会留下一个未来可能突起或撕裂的先天薄弱区域。儿童是疝的高发群,发病率可以达到38%,尤其是早产、剖腹产的儿童。老年男性患疝病的几率也较高,60岁至70岁男性疝病发病率在4%至40%。

  疝病通常无法自愈,如果不进行手术修复,疝会恶化。陈杰说,疝病常被人们忽视,患者的就诊率极低,接受手术治疗的比率更低。即使被确诊为疝,很多患者往往寄望于通过使用疝带、疝托或紧身衣等方法,对肿块施加压力,使其复位。曾有过一个病例,一个11岁的孩子,因为常年采用硬化剂治疗疝,导致双侧睾丸不发育,失去生育能力。

  手术是唯一有效手段

  陈杰说,疝患者长期忽视治疗会导致病情恶化。刚开始时的压迫或不适感,可能会转化为疼痛。除了疝的发病部位外,疼痛还可能蔓延到臀部、背部、腿部以及生殖器。手术是修补疝的唯一有效手段。疝病如果不尽早接受治疗,将会导致病情恶化,并可能引起并发症,这样患者最终只能接受更大的手术。

  疝修补是一种耗时较短的常见手术。一旦出现疝的症状,如腹股沟出现明显肿块或有痛感,患者应当尽快去医院就诊。早诊断、早治疗非常关键。陈杰强调,疝不会自愈,只会越来越大并进一步恶化。有些患者使用疝带或紧身衣,这只能暂时阻止肿块继续增大,并不能彻底治愈疝,只有通过手术,才能让疝得到永久性的修复。

  链接

  有些疝并无明显症状(常规体检中,是可以查出疝的),但大多数腹股沟疝至少会表现出一种下列症状:

  感到隐痛、无力、沉重、压迫及刺痛,或者是腹部、腹股沟、阴囊等处有灼痛感。站立过久或腹肌用力(如:咳嗽、提拎重物、运动、排便),痛感会加重,休息时则有所缓解。

  腹股沟处或阴囊部位出现柔软的突起,轻轻按压可回纳,仰卧时会变小或消失。如果突起不能回纳,呈红紫色甚至发黑或感到疼痛并伴有发热、畏寒、呕吐,说明患者病情紧急,甚至可能危及生命,需立即就医。

管好健康防猝死(健康关注)
远离“疝”病困扰(保健园)
二级预防应对脑卒中复发(健康互联网)
健康资讯
从容淡定(寿星秘诀)
责编:喻京英 邮箱:fishjingying@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