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社会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6月19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大模型高效识别鸟巢、飘挂物,大数据分析企业设备耗电量——

南方电网积极应用人工智能技术

本报记者 吴 姗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9日   第 13 版)

  动物窜进电箱,线路出现破损,设备温度异常……面对此类电力设施隐患,怎么办?在广东深圳举办的南方电网2024年生产域AI(人工智能)算法应用竞赛上,来自企业、高校的48支队伍闯入决赛圈,他们选择模型、调取算力、调整算法,用AI发现问题。

  “一张图片,人工分析出风险点需要两三分钟,运用AI只需80毫秒。”决赛现场,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三级拔尖技能专家高德民说,海量数据的识别分析急需AI技术的介入。以输电环节为例,对每个杆塔进行精细化巡检要拍约35张照片,按两座高压杆塔之间约500米的距离估算,整个南方电网架空线路超过百万公里,光是精细化巡检单次全覆盖产生的图片就超7000万张。

  “电力生产领域的AI应用还属于起步阶段。”南方电网公司输配电部副总经理章彬表示。近年来,巡检机器人、无人机、物联网传感器等设备构建起变电站智能巡检体系,为AI发展积累大量应用场景、原始数据。去年,南方电网共举办4批次算法“赛马”,37个相关算法已完成成果转化并投入运行。

  这是南方电网积极促进电力AI产业发展、打造电力AI生态圈的一个缩影。电力生产场景丰富、数据量大,急需通过各方力量联合攻坚,推动AI产学研用全链条贯通,促进行业数智化转型。

  目前,已有多个软硬件设施在行业内落地应用。高效识别出鸟巢、飘挂物、瓷质绝缘子破损以及绑扎带缺失等6项配网典型缺陷隐患,对积水渗漏、小动物侵扰等异常识别率整体达80%以上……这是AI大模型“大瓦特”取得的成绩。近日,“大瓦特”已在广东电网公司广州供电局发布上线并投入应用,具备意图识别、多轮对话、总结提炼、自动生成巡检报告、可视化数据服务等能力。

  创新技术研发,丰富应用场景。在海南,AI被应用于电费管理,解决了依赖人工经验判断导致工作量大、质量不高、效率低等问题。“电费实现了智能核查,派发电费异常复核数量不断减少。”海南电网公司客服中心负责人介绍,预计今年全省异常复核数量可较改革前减少63%。

  在广东,AI能为企业做“能效体检”。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工业机器人等智能高端装备研发和制造的公司,随着出口订单不断增加,该公司用电量大幅增长。广东电网公司东莞南区供电局运用AI电力大数据,分析企业设备效率、能耗、电量及电费等指标,提供能效诊断分析服务,助力其节能降耗。

  在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背景下,电力系统对新能源“可观、可测、可控”能力的要求不断增加,AI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未来,南方电网将继续拓展AI在电力领域的应用场景,为新兴技术在推动电网建设升级中发挥更大作用提供助力。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