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政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6月19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教材

——读《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

王一鸣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9日   第 11 版)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走向未来,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既是光荣的历史使命,也是严峻的现实考验,迫切需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近期出版的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系统阐释了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战略安排、主要目标、使命任务,更加清晰、更加可感可行地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框架和实践要求。全书共十四章,前五章是总论,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理论问题,后九章是分论,论述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要求。本书为广大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提升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政治能力、领导能力、工作能力,坚定历史自信,锤炼斗争本领,创造性开展工作提供了一部生动教材。

  中国共产党100多年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复兴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史。倍加珍惜我们党百余年奋斗取得的宝贵成果,始终坚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才能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新征程上,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把党的二十大确立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新征程上,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在党的领导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前推进。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既是理论概括,也是实践要求。新征程上,必须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在前进道路上充分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努力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上,必须按照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朝着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中国式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探索性事业,必须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等重大原则,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必须全面提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新时代的硬道理。经济建设上,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同时,还要加强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把中国式现代化推向前进。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出版,有助于广大干部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要求,增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行动自觉,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坚定行动派、实干家,一步步把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在新征程上交出无负时代、无负历史、无负人民的满意答卷。

  (作者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