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文化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贵州贵安新区:全力以赴推动高质量发展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8日   第 11 版)

  贵州省召开贵安新区高质量发展大会一年来,贵安新区不断强化经济、开放、生态、城市四大功能,坚持规划为先、产业为要、民生为本,全力以赴推动高质量发展。

  做强实体经济

  全力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

  2023年,贵安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4.1%,增速位居国家级新区前列,亮眼成绩的背后是贵安新区不断强化经济功能,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的生动实践。聚焦打造“三大基地”,全力推进“三大产业集群”,产业快速集聚,主导产业带动效应显著,不断迸发新动能。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2023年,贵安新区新能源汽车、电池及材料产业实现总产值60亿元,同比增长310%;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总产值24.53亿元;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实现总产值35.81亿元。全力发展数字经济。贵安新区累计引进大型数据(智算)中心20个,综合算力水平位居全国前列。2023年,贵安新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同比增长22.7%。截至目前,发布数字应用场景250个,聚集大数据及关联企业超1000家。创新驱动加快升级。全面落实创新型城市、创新型产业、创新型企业及科技平台、科技投入、科技人才“3+3”工作,建成50家高新技术企业重点培育库。获得认定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52个,获得认定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

  推进对外开放

  全力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过去一年,贵安新区全力擦亮开放名片,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持续拓宽开放通道。积极融入黔粤主通道、西部陆海新通道,贵安高铁站开通沪昆高铁跨市跨线列车,贵南铁路贵安段即将开通,完成湖潮站货场扩能改造。持续建强开放平台。用好贵安综合保税区“桥头堡”,大力发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服务等业务,培育引进外贸型企业50余家。获批国家级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2023年进出口贸易总额107.9亿元,同比增长24.5%。持续优化开放环境。用好“贵商易”“贵阳招商易”平台,优化“贵人服务”品牌,深入推进“五个一办”,园区事项100%实现园区办,助力越来越多的企业、产品从贵安新区走向国际市场。

  擦亮生态底色

  全力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

  作为肩负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任务的国家级新区,过去一年,贵安新区加速绿色转型,底线越守越牢,生态功能明显增强。

  深入实施绿色生产行动。2023年,绿色经济占比42.9%,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贵安综合保税区成功获批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恒力(贵州)纺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获批省级绿色工厂,贵安华为云数据中心获批国家绿色数据中心。深入实施绿色消费行动。实施绿色“三大工程”,大力提升政府绿色产品采购占比,2023年,政府采购绿色产品比例达96.53%。深入实施绿色生活行动。海绵城市建成区达36.59平方公里,占城市建成区面积的65.34%。推动垃圾分类回收与可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98%。新更换的新能源、清洁能源公交车占比达100%。深入实施绿色文明行动。全面统筹推进五大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优良率等指标“7个100%”。

  强化城市功能

  全力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建设

  从规划设计到“内联外畅”,从“荒山野岭”到厂房林立,贵安新区全力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建设,城乡功能配套的日益完善,让贵安新区越发宜居宜业宜游。

  加快促进产城融合。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协调发展”理念,立足“三城两组团”布局,依托多层次轨道交通网和高速公路网、综合交通枢纽,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全力推进“一圈两场三改”“四在农家·和美乡村”示范建设,紧盯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养老等重点,上海师范大学等众多省内外优质资源相继与贵安新区合作共建基础教育学校,医疗资源不断优化,15分钟生活圈完善配套,推动贵安新区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加快吸引人才汇聚。优化“引育用留”生态链,加快吸引人口导入、集聚高端人才。2023年,贵安新区全方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共引育各类人才2.4万人,人才总量达7.5万人。

  从数字创新区到对外开放“桥头堡”,从建设四通八达的交通体系到业兴民富城乡融合,贵安新区“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目标规划正在不断推动化为生动现实。

  数据来源:贵州贵安新区管理委员会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