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副刊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6月10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家在赣江边

旷胡兰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0日   第 08 版)

  新世纪初,我移居赣江边的江西省新干县。我所居住的街道,离江很近。每到薄暮时分,我便信步赣江河堤,看江水一遍遍亲吻岸边的水草,看渡船在江面上来往。那时,儿子在江对岸的一所中学读书,我几次乘坐这样的渡船。每次船到江心,我的心里除了些许害怕,还有一份面对浩浩江面的广阔心境。

  在江上建桥,一直是赣江沿岸人民的渴望。几年后,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一座大桥建成,如天降彩虹,横跨江面。宽阔平坦的桥面、优美的线条架构、多彩的桥灯梁柱,辉映着碧绿的江水和沿江道路别致的风光。

  每年的清明、端午时节,是南方的雨季。赣江里的水日渐上涨,淹没了江边的水草,也没过了小树的半个身子。江面变得无比雄阔,浑浊的江水从南边滚滚而来,又浩浩北去,甚为壮观。

  随着防水坝和防洪堤的修建,人们告别了洪水的困扰。加之赣江大桥和三湖航电枢纽的兴建,新干县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六年后,我离开新干,来到吉安市吉州区。当地政府在赣江沿岸打造出风光旖旎的滨江带。四季常绿的高大树木、盛开艳丽花儿的灌木和草地,殷勤地装饰着沿岸。

  我家就住赣江边。走过十余米宽的沿江路,便是赣江堤。在江边居住十年之久,我见证过江堤的数次改造和延伸,见证过江岸古南塔和古青原台的整修与维护,见证过吉安人对江边古榕树的精心呵护。我常沉醉于江流的壮阔与柔美、堤岸五彩花树的美丽和秀雅。

  后来,我又移居南昌的红谷滩。红谷滩原是赣江边的一片荒滩,二十余年的光景,滩上挺立起一座新型智慧城。我常到赣江市民公园散步。每次入园,我总会被滨江风光带的美丽和大气所震撼。“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在对岸闪着迷人的光。八一大桥、英雄大桥、朝阳大桥、复兴大桥……如展翅的大鹏,将南昌引向高远之境。

  我在南昌的工作场所,亦与赣江为邻。伏案耕耘的间隙,每当从窗口俯瞰赣江,便感心旷神怡。明镜似的江面,倒映着岸边的高楼和林木,大大小小的船儿在桥下穿行。岸边,是月季花的世界。那一大片一大片的鲜红、粉红、玫红和明黄,一次次惊艳着我的眼眸。我感受到城市的诗意,更感受到生命的诗意。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