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人文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6月10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让更多国宝踏上回家的路(人文茶座)

王 珏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0日   第 06 版)

  近期,国家文物局接收了美国有关部门向我国返还的38件文物艺术品。近年来,我国文物追索力度不断增强,文物追索返还国际合作不断扩展深化,先后与27个国家签订了防止盗窃、盗掘和非法进出境文物的政府间协定,1900多件(套)流失文物艺术品回到祖国怀抱。

  文运与国运相牵。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流散回归历程与国家治乱、民族兴衰密切相关。近代以来,大批珍贵文物流失海外,令国人痛心疾首,深以为憾。今天,随着我国国力蒸蒸日上,一批又一批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重返家园,彰显着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中国文化自觉与自信。

  众所周知,追索非法流失境外的文物是世界性难题,流失文物返还面临着文物背景调查复杂、国际公约缺乏强制力等问题。现有的国际公约,无法对公约生效前的文物进行追索,而且对没有加入公约的国家也缺乏制约力。许多国家都在为此不懈努力。面对复杂情况,中国主动参与文物追索返还领域国际法规则的修改和完善,为建立更加公平正义的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国际规则贡献中国实践。

  让流失文物回家,需要拓展更为多样的途径。今年,国家文物局联合自然资源部,与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密切协作,在澳方配合下,就澳方查获的疑似非法入境文物艺术品及古生物化石开展追索返还合作,成功促成返还。让流失文物回归,国际上一般通过执法合作、协商谈判等方式。在此基础上,中国积极运用民事诉讼、民间捐赠等手段,主动推进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综合运用多种途径,为流失文物返还提供了新经验、新案例。文物回归后,相关机构开设专题网页、将文物对公众展出,讲好文物追索回归的过程和故事。通过加大宣传教育,能够调动更多社会力量,让更多人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

  让流失文物回家,期待更为完善的机制。从2009年中美两国首次签署防止中国文物非法入境美国的政府间谅解备忘录以来,中美合作实现15批次504件(套)流失美国的文物艺术品回归中国。此次38件文物艺术品返还,是自2024年1月中美谅解备忘录有效期顺延以来,中美政府职能部门成功开展的首次文物返还合作。签署防止中国文物非法入境外国的政府间谅解备忘录,建立健全被盗文物信息通报机制,推出“全国文物犯罪线索举报平台”……不断完善的机制,能够让更多流失文物踏上回家的路。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一件件流失文物的回归,讲述着中华民族的兴衰历史,启示着“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的规律。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流失文物返还机制的不断完善,政府、社会、个人不断形成合力,一定会有更多流失文物踏上回家之路,为增强文化自信,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