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人文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6月10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中国航海博物馆让参观者开阔视野——

潮声万里 向海图强(文化中国行·走进专题博物馆)

本报记者 黄 超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0日   第 06 版)

  上海洋山港远眺。
  计海新摄

  中国航海博物馆馆内的仿制福船。
  受访者供图

  沧海与中华,有着怎样的交集?

  山顶洞人的贝壳,殷商人占卜的龟甲,源自大海的馈赠。山海经朴素的海神观念,洛神赋图描绘的楼船和海龙,先民充满遐想。从高耸的青藏高原到浩瀚的太平洋,在这个文明的摇篮里,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从容不迫。

  上海,历史悠久的港口城市,中国航海博物馆便“停靠”在这里。该馆于2010年对外开放,室内展览面积2.1万平方米,分设航海历史、船舶、航海与港口等展馆,藏品超2万件(套),还有一处分馆——上海潜艇展览馆。徜徉其中,感受从未如此强烈:经略海洋,中国古已有之。

  中国古代航海史源远流长

  走进大厅,一艘仿制的福船位于中央,总长31米、型宽8.2米,四五层楼高。眼前这艘船,采用明朝制船技艺手工建造,可下水航行。

  福船是中国古代海船的一种著名船型,是对福建、浙江沿海一带所造尖底海船的统称。自古以来,东南沿海人们的性格就被打上了海洋的烙印。古籍记载,这里“以船为车、以楫为马”,有的更是“不能一日无船楫之用”。福船由于结构坚固、容量大、吃水深、操纵性好,适用于远洋航行。

  “隋唐宋元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经济的高度发展为航海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航海历史展馆,中国航海博物馆讲解员黄艳艳边走边介绍,“这块区域,重点展示了隋唐宋元时期的各类古船模型。”

  在盛唐造船基础上,宋朝制造的海船载重量大,结构精良,设计齐全。宋朝海船在当时世界上是独步一时的,北宋便有“海舟以福建船为上”的美誉。

  1974年,泉州湾出土一艘宋船残骸。复原后,900多年前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航海工具现世。“可载1000人,内有水手600人,兵士400人”,当时来华的阿拉伯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对巨船印象深刻。而宋朝官员的笔记中,也有类似记录:可储存数百人一年所需的粮食,能养猪、酿酒。

  中国古代航海史源远流长,产生了许多性能优良的海船类型,以“庞大”“稳固”“安全”著称,在世界造船史中具有重要地位。从吴国大翼战船模型,到“福、沙、广、鸟”四大海船,再到明宝船厂遗址的大舵杆……展馆内,征帆如碑,浓缩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伫立在穿越时空的长风中,雄峙瀚海千百年。

  然而,历史的汪洋中,没有哪种文明能够永远一帆风顺。长期的封建统治,导致中国的造船技术和性能逐渐落后,帆船再难与资本主义列强的商船相抗衡。晚清,官僚买办认为“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造船业陷入萧条。到了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意识到先进生产技术是富强根本,兴建一批船厂,位于上海的江南机器制造局最为有名。

  在近现代航海史展区,“江南造”经典舰船模型,像一部船厂简史,讲述着民族造船业的自强不息。新中国成立,江南造船迎来新生。第一艘潜艇、护卫舰,第一艘自行研制的国产万吨轮、液化天然气运输船……“中国第一厂”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见证沧海桑田。

  如今,中国航海博物馆北延70公里,崇明长兴岛,依长江、濒东海,深水岸线一望无际。江南造船集团公司长兴基地,新船接单、开工、入坞、出坞和试航应接不暇。在这里,造船工用榔头传话,与钢板交谈。船只的吨位,计量着他们对祖国的挚爱。2012年以来,从全球舱容最大的超大型乙烷运输船顺利交付,到世界最大的核动力集装箱船设计得到认可,我国大型民用船舶领域实现新突破。

  行至航海历史展馆结语处,一组数据很是亮眼:2016年至2021年,中国造船新接订单量、造船完工量连续5年位居世界首位,手持订单量连续6年居首。纪录,仍在刷新。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全球总量的53.8%、69.6%和56.7%。中国船舶企业订单充足,沿海船坞一派繁忙……

  跨洋之旅让“国货”出圈

  自郑和下西洋600多年,这个中国人的名字,就像航标灯在茫茫夜海闪耀。作为航海先行者,他以意志作桨、智慧为舵,饮风餐浪二十八载,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麾下2.7万多名壮士,200多艘宝船,满载精美的丝绸、茶叶、瓷器,还有中药、金银、工艺品;“牵星术”精确引航,“水密隔舱”不易翻沉,航海图为哥伦布等航海家竞相寻找,率先近一个世纪领跑世界航海探险;船队远涉太平洋、印度洋,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

  目光有多宽广,思想有多远,胸怀才能有多博大。

  《大明混一图》复制件高高悬挂,是中国航海博物馆一处热门打卡地。原图绘于明洪武年间,高3.86米,宽4.56米,是我国目前已知尺寸最大、年代最久远、保存最完好的古代世界地图。

  前不久,“域外遗珍——漳州窑瓷器特展”在中国航海博物馆落幕,紧接着,“草木生光辉:航向世界的中国植物”布展亮相。从器物到植物,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意涵丰厚、星光熠熠。

  “自汉朝起兴,经唐宋元明,海上丝绸之路进入巅峰阶段。经济繁荣,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跨洋贸易被赋予更加重要的地位。”中国航海博物馆陈展部副研究馆员单丽向记者展示了一幅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示意图。当时,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有两条航行路线。一条,是从明州港(宁波)出发,去往日本、朝鲜。另一条,从泉州、福州、广州等港口,经过南海,到印度、沙特、阿拉伯等地。

  古代,不少贸易船舶不幸沉没海底,却成为今天重要的水下文化遗产,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航迹。在馆内参观,不时就能看到沉船上出水的部分瓷器。据介绍,此前南宋沉船“南海一号”被整体打捞,就出水了包括德化窑、磁灶窑、景德镇窑、龙泉窑等宋代名窑产品超过30种。

  普及航海文化,追逐强国梦想

  黄浦江畔,原江南造船厂船坞,步入上海潜艇展览馆,中国航海博物馆最大的展品——“长城191号”潜艇引人瞩目。我国第一代自主研发建造的常规动力潜艇,从南海舰队退役,由人民海军赠给上海市,停靠于此。观众从升降口顺直梯进入,沿着内部动线,沉浸式体验潜艇官兵曾经的工作生活场景。

  长风大浪任纵横。人类历史证明,一个没有海洋意识的民族,往往命运多舛。

  1895年2月,北洋水师强敌环伺。威海湾,刘公岛外,日本联合舰队封锁出海口,攻占南北帮炮台。清廷的援兵,远在数百公里之外。劝降书,递到了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的面前。“贵国目前的处境……源于一种制度……这是几千年的传统:当贵国与外界隔绝时,这一制度可能是好的。现在它却过时了。”

  无疑,大海曾是天然的屏障,护佑了中华文明在广袤的陆地茁壮成长。但从1840年起,已不可能与世隔绝了。“国家欲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一批仁人志士把目光投向深蓝。

  1841年,林则徐将被发配,挚友魏源赶来送别,二人在江苏聚首。林则徐以《四洲志》等译著和资料相赠,希望将其编撰成书。《海国图志》一反重陆轻海的观念,为近代中国勾画了海洋蓝图,提出国家应创设一支强大海军。

  大海滔滔,铁流滚滚。1949年4月,人民海军从江苏泰州启航,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引下劈波斩浪,树立一个个转型发展的里程碑。进入新时代,从首艘航母辽宁舰交付,到国产航母山东舰入列;从长征18号艇、大连舰、海南舰等海军三型主战舰艇集中入列,到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电磁弹射型航母福建舰首次海试……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强大的现代化海军成为重要的战略支撑。

  在大海中,学会游泳。面向青少年普及航海文化,让他们追逐强国梦想,是中国航海博物馆社教部副研究馆员曾凌颂的工作之一:策划“寻找古诗词中的航海和舟船”展教项目,征集中小学生书画作品;邀请中远海运公司船长、中国海洋大学教授等开设直播讲座,分享航海经验和知识;与上海市交通团工委合作组织“星火·远航”志愿服务,大学生社团远赴山区开展航海科普……曾凌颂说,青少年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智慧,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文化自信将更加坚定。

  …………

  最近,中国航海博物馆的观众又多了起来。“舟楫中国:中国古代舟船文化特展”举办,130件馆藏珍品,全方位展示古代中国舟船文明的源流衍变。承载中华民族智慧的中国舟船,穿梭于江河湖海,以先进、创新、包容的姿态,在世界航海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版式设计:张芳曼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