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版:新农村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5月24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探索“新农人+产业”模式

带动一方产业 带富一批群众

本报记者 朱 磊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24日   第 18 版)

  一早,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樟山镇青科源蔬菜基地内,农户饶建辉一家就开始忙碌起来。两小时后,1000多斤小白菜经采收、冲洗、打包,开始送往蔬菜批发市场,“我在这里种了10亩蔬菜,每年收入可达15万元。”

  “农户在我们这里只需要安心生产,其他什么都不用操心。基础设施的建设、维护,蔬菜销售我们全包,利润二八分账,农户占大头。”基地负责人尹海云说。

  青科源蔬菜基地占地60多亩,由樟山镇清湖村尹海军、尹海云等新农人创建,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果蔬大棚200余个,种植时令果蔬30余种。

  “如何利用新农人发展好乡村特色产业,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村党支部书记黄斌隆在北京从事过20多年蔬菜贩运生意。在他的带领下,清湖村引进新农人,成立了青科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汉旗科技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200多亩,带动农户发展蔬菜产业,农户年均增收2000元,村集体增收20万元。

  目前,樟山镇已成立一批新农人返乡创业蔬菜基地,建设蔬菜大棚384个。樟山镇引进新农人做大蔬菜产业,是吉州区探索“新农人+产业”模式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的一个缩影。吉州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游文亮介绍,吉州区探索建立“以党建引领,吸引人才回归、项目回引、资金回流,实现治理带优、产业带兴、群众带富”为内容的“三回三带”机制,不断强化工作举措,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截至目前,以“提供一条信息、引进一个项目、带动一方产业、带富一批群众”活动为主线,累计招引项目18个,带回创业资金10亿元以上。

  游文亮说,今年,吉州区将继续实施“新农人”培育计划,开展“归雁还巢”行动,发挥新农人带动力量,围绕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体系,培育59个规模化产业基地,实现全区富民产业种植面积突破13万亩的目标。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