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文化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5月23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湖北武汉连续12年举办“地铁读书节”活动

流动书香 一路共享

本报记者 强郁文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23日   第 13 版)

  傍晚6时,湖北省武汉市一名小学生前往街道口地铁站客服中心,取出“地铁读城·阅见武汉”集章本,参与读诗猜站名的活动,“泊舟之所,是码头潭公园站。”工作人员连连称赞,为他盖上印章。

  “今年我们设计了6条‘好读地铁’打卡线路,与地铁沿线12家书店和图书馆合作,邀请市民乘客前去读书打卡,完成一张城市拼图;也可参与诗歌解谜游戏,解锁隐藏款印章。”武汉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党群工作部主任李丹说,这已是武汉地铁连续12年举办“地铁读书节”活动。

  据统计,武汉地铁日均客运量约400万乘次,平均每名乘客每天乘坐地铁时长约为35分钟。“我们希望通过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倡导乘客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促进全民阅读。”李丹说。

  2013年,武汉举办首届“地铁读书节”,在站内免费发放书籍、开展图书义卖等,受到欢迎。“12年来,我们不断延伸阅读内涵,陆续开展了‘图书漂流’‘阅读快闪’等活动。”李丹介绍,今年读书节的理念是“读城”,一系列新颖活动让市民乘客在旅途中获得有趣的阅读体验。

  “人生像小草,破土而出的地方就叫家乡”“天上有数不清的星星,他们哭泣的时候,就成了流星”……登上武汉地铁1号线列车,车厢内张贴了许多由武汉中小学生写的诗歌,吸引了不少乘客的目光。走出车厢,列车外皮以粉色和黄色书架图案作为装饰,标注着许多书籍的书名。这列名为“城市书架”的主题专列每天都会途经多个城市地标,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2018年起,武汉市推出了一批“好读地铁”主题专列,地铁6号线为青春专列,以80后、90后语文课本中的经典课文为主,配上阅读题目,为市民提供沉浸式阅读体验;4号线为时光专列,车厢内汇集中国古代经典诗词和古籍中的字词,乘客扫码即可查音释义。

  站内空间也别具特色。在3、4号线换乘站王家湾站的站厅内,有一处面积超过120平方米的阅读空间,引进各类书籍数千册;8号线黄浦路站站厅的阅读驿站则设立了书籍自助借阅区、有声读物收听区等。“‘地铁里的图书馆’没有围墙、无需预约,市民乘客可以随时借阅,享受阅读的乐趣。”地铁工作人员介绍,目前12条地铁运营线路的300个站点中,已设置24小时地铁自助图书馆169座。

  “如今,地铁已不仅是交通工具,也是人人可享的公共阅读场所、展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武汉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郭文雅说,“未来,我们将不断创新阅读推广形式、优化阅读服务,让地铁成为充满书香的阅读空间。”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