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体育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拥抱新技术 抓住“胜负手”(体坛观澜)

郑 轶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20日   第 15 版)

  在顶级围棋赛事较量中,不仅要看人才厚度,更要看人才锐度。唯有把握机遇,积极拥抱新技术,利用好人工智能,才能抓住“胜负手”,实现新突破

  

  当今围棋职业棋手的黄金年龄是多少?业内人士给出的答案是25岁上下。随着比赛节奏加快、训练水平提升,新一代棋手的成长周期大大缩短,出成绩、拿冠军的年龄趋于年轻化。据统计,目前90后棋手和00后棋手首夺世界冠军时的平均年龄还不到21岁。

  在日前结束的第五届梦百合杯世界围棋公开赛中,中国队棋手李轩豪让人眼前一亮。他在决赛中以3∶1战胜队友党毅飞,摘得个人棋手生涯首个世界大赛冠军。27岁升为九段棋手,28岁首次登上国内等级分榜首,29岁首夺世界冠军,李轩豪与众不同的成长轨迹引发棋坛热议。

  李轩豪的优异表现,得益于人工智能的助力。在国内,他是最早使用“绝艺”软件进行人机训练的棋手之一。从2020年开始,李轩豪每天花大量时间在电脑上训练,逐渐找到与人工智能更吻合的棋感。长期的勤奋付出,使得他对人工智能围棋的理解愈加深入,棋力不断精进,终于在世界赛场创造佳绩。

  对于围棋这项古老的智力运动,人工智能的出现影响深远。从2017年柯洁输掉“人机大战”,到如今人工智能广泛应用于围棋领域,人们正重新探索围棋运动的发展方向。职业棋手运用人工智能辅助训练,对行棋布局进行推算评判、预测胜率已成为常态,人工智能帮助棋手们突破了对围棋的传统认知。

  人工智能提高了人类围棋水平的上限,也改变着顶尖棋手的竞争格局。韩国队的00后世界冠军申真谞近几年取得骄人战绩,正是依靠对人工智能的潜心研究。在比赛中,他在很多关键手的选择上和围棋软件的招法高度契合,足见其背后投入的训练量。这也再次证明:围棋新浪潮中,谁能从人工智能学到更多,谁就能占据主动。

  以往多年,依托于传统的人才培养路径和大国家队的训练模式,中国围棋队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在顶级较量中,不仅要看人才厚度,更要看人才锐度。唯有把握机遇,积极拥抱新技术,利用好人工智能,才能抓住“胜负手”,实现新突破。李轩豪后来居上的经历,就是一个例证,这样的探索越来越多,中国围棋也将更富活力。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