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社会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5月15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一次挂号管三天”是惠民举措(民生观)

申少铁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15日   第 13 版)

  “一次挂号管三天”顺应了广大患者的呼声,值得各地因地制宜推广

  

  去医院看病,有些检查当天无法完成,第二天再去需要重新挂号;做完检查,拿到结果再去挂号,发现已经挂不上了……不少患者在就医过程中会遇到这样的痛点,费钱又费时,增加了看病成本,降低了就医体验。

  对此,江苏省352家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将全面推行普通门诊“一次挂号管三天”服务。“一次挂号管三天”指的是:患者到医院挂普通门诊号就诊,如果因为检验或检查当天不能完成,或者不能获取报告、尚未完成诊疗,三天内可携带报告结果到同一医院的同一院区、同一科室复诊,无需再次挂号,让患者挂一次号就能完成全流程就诊。此前,山西、江西、山东、重庆、四川等地已有多家医疗机构先行先试这一举措。

  “一次挂号管三天”能有效解决患者就医重复挂号的痛点。由于挂号有三天有效期,患者可以从容地完成看诊、检查、治疗等整个就医流程,保障了诊治的连续性和有效性,提升就医获得感;由于不用再次挂号,节约了重复挂号支出,还能避免因挂不到号而产生焦虑,可以减轻就医负担,改善就医体验。从医院的角度看,“一次挂号管三天”是践行“以患者为中心”服务宗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实实在在的举措,有利于提升诊疗效率,增加患者的认可度,促进事业长期发展。

  执行好“一次挂号管三天”,需要医疗机构进一步完善业务流程和管理。一方面做好分诊管理,根据人流量和医师的接诊情况,合理安排首诊号源与续诊号源的接诊次序,做好二者的平衡,避免出现遗漏、插队和长时间排队等待的现象。另一方面,及时对预约信息系统进行改造升级,做好网上预约服务,保障“一次挂号管三天”的患者能预约上医生,防止出现预约不上和扎堆就诊的情况。

  “一次挂号管三天”让患者免了重复挂号支出,但接诊医生的劳动付出并没有减少甚至有所增加,他们的劳动价值如何体现?首先,医疗机构统筹做好薪酬分配,将接诊“一次挂号管三天”的患者计入医生工作量,制定合理的评判标准和绩效考核标准,确保医生收入不受影响,保障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服务质量。其次,完善医疗服务定价机制,让就诊过程的收费项目更多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

  “一次挂号管三天”顺应了广大患者的呼声,是一项惠民举措,也是改善医疗服务的体现之一,值得各地因地制宜推广。我们期待更多改善医疗服务、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的有益探索。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