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人问我,做好“航天员”这门学问,到底有多难?
难在要接受严苛挑选和超常训练,要在知识、技能、体质、心理方方面面脱颖而出。
平常人们坐过山车,承受2倍人体重量,就会感到不适,而航天员的超重耐力适应性训练,要承受人体自重更多倍的重量,不到一分钟的训练,就让人感觉耗尽了全身气力;狭小环境心理适应性训练中,航天员还要经受72小时睡眠剥夺,在7平方米小房间内完成各种测试,接受与世隔绝、任务繁重、困倦疲乏的挑战。这是对身体的磨炼和考验。
要成为合格的航天员,还要有善学的本领和苦学的定力。入队2年时间,我铆足劲儿通过了8大类58个专业课程的所有考试。进入空间站时代,任务系统更庞大,设备更先进,实验更复杂,需要持续不断地学习。环控生保一个系统就由上百个零件组成,每一条支路都要搞清楚。舱外服就是一个小型飞行器,复杂程度可想而知,那就一个部件一个部件过……知识保障安全,学习带来信心。
做一名航天员,更要有超强的韧性和毅力。加入航天员大队后的几年里,很多航天员离开航天城的次数屈指可数,大部分时间都在重复单调的生活,接受繁重的训练。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每名航天员都有实现飞天梦的机会,在一年又一年训练考验中,在一次次准备出征中,有的航天员达到了最高服役年限,以微小差距与太空梦想擦肩而过……
航天员再强也是人,是人就总有极限,是什么支撑他们超越极限、问学九天?
是飞天梦想。2016年,我第一次执行载人航天任务。当神舟十一号抛下整流罩,地球的温柔蓝照进我的眼睛里时,多少次梦中出现的画面真实地展现在我的面前。指令长景海鹏在旁边问我:“爽不爽?”我从令人震撼的宇宙美景中回过神儿来,不自觉地提高了声量:“爽!”38岁的我终于不再需要仰头看天,也不再需要通过想象去编织宇宙。这一刻,我感到追梦路上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是精神传承。“神十一”飞天前,我们航天员乘组来到长眠着700多位航天英烈的东风革命烈士陵园。1958年,10万工程兵部队和刚从朝鲜战场回国的部分志愿军将士征尘未洗,来到大漠戈壁深处建设我国第一个导弹武器试验靶场。随后,大批科技人员放弃国外优越条件毅然回国,把汗水和热血洒在茫茫戈壁,仅用10年左右的时间就创造了“两弹一星”的伟大奇迹。“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在这里,我见证着一代代航天人的血脉传承,内心感到无比的光荣与自豪。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中国航天员将时刻准备接受祖国的挑选,执行更为艰巨的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新时代的飞天梦想,向空间站、向月球、向宇宙更高更深更远的地方不断起航!
(作者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大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