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两会特刊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3月07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代表委员热议预算报告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本报记者 曲哲涵 罗珊珊 常 钦 葛孟超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07日   第 09 版)

  数据来源:财政部

  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3月5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查《关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

  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今年财政政策有什么特点?如何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重点领域和基本民生投入如何保障?代表委员展开热议。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

  代表委员认为,2023年预算执行情况较好,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推动我国经济回升向好。

  2024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要用好财政政策空间,加强财政资源统筹,组合使用多种政策工具,保持适当支出规模,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适度加力’就是要保证一定的支出规模,为经济的恢复增长提供重要支撑。今年赤字、专项债规模都比去年有所增加,加上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保持了较高支持强度。‘提质增效’就是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绩效管理,推进财政管理法治化、科学化、规范化,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企业财务管理协会会长张连起说。

  “根据预算报告,财政资金将继续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县域商业建设行动,还将优化产业投资基金功能,支持集成电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加快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彭代元代表说,这些政策着力稳投资、促消费,将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活力,体现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的双重目标。

  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会长王理宗委员表示,2024年,财政政策与货币、产业、科技等政策协调配合,体现了“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的要求。“比如,财政支出在促进青年就业、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等方面保持力度,从供需两端激发更多有潜能的消费,放大政策组合效应。”

  聚焦高质量发展,提升财政政策效能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预算报告提出,2024年,中央本级科技支出安排3708亿元、增长10%,重点向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国家战略科技任务聚焦。

  “落实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科技成果转化税收减免等政策,支持企业更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深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改革等,从资金、机制等方面鼓励科技创新,打通了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工程结构性能演化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顾祥林代表说。

  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未来产业。2024年,中央财政产业基础再造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安排104亿元。“相关产业基金、税收优惠、贴息贷款等引导、扶持政策,降低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本,助力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中国航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窦晓玉代表说,“政策支持有力,我们要力争在数字化仿真、建筑新材料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2024年,中央财政安排大气污染防治资金340亿元、水污染防治资金267亿元、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44亿元。“保持资金投入力度、完善财税政策,有助于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目标的全面兼顾和均衡实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谷树忠委员说。

  2024年,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安排545亿元、增长18.7%;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规模增加到1770亿元。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授秦荣生委员说,在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发展和建设方面,今年的财政政策依然坚实有力,将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

  2024年将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近些年,税费减免缓‘大礼包’很给力,仅去年就为企业带来超过12亿元的优惠。”齐鲁制药集团总裁李燕代表说,当前很多企业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创新研发和产业化项目投资密集、强度大,税费政策继续优化并提高针对性,将进一步增强企业发展信心。

  政府过紧日子,让百姓过好日子

  预算报告提出,“大力优化支出结构”“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

  “把财政资金用好、用在刀刃上。”天津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吴丽祥代表说,“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预算管理,深化零基预算理念,落实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的要求,严控一般性支出,严把资产配置、政府采购、绩效评估、预算评审等关口。同时,严肃财经纪律,强化财会监督数据资源整合,不断提高监督效能。”

  政府过紧日子,为的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基本民生财力保障,让百姓过好日子。

  2024年,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中央财政相关转移支付增长10.6%。中央财政就业补助资金安排667亿元,支持地方提高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达到每人每年670元。为筑牢兜实基层“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底线,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102037亿元,同口径增长4.1%。

  “中央财政对民生领域投入不断增加,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金花街道蟠虬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区燕明代表说,从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完善生育支持政策,到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财政民生投入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更好回应民生关切。

  “在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情况下,中央财政继续加强对民生领域投入,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吉林省公益慈善基金会会长刘启芳委员表示,目前,中央财政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向重点乡村倾斜,培育一批特色主导产业,还对农村老人用餐、儿童教育增加支持力度,这些举措提升了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本报记者林丽鹂、黄福特、何宇澈、王洲、徐阳参与采写)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