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两会特刊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3月07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高质量发展大家谈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07日   第 09 版)

  温枢刚委员——    

  加强碳排放标准体系建设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升碳排放统计核算核查能力,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我国正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亟须加强重点行业碳排放监测、产品碳足迹核算、碳排放标准体系等建设。”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温枢刚委员认为。

  温枢刚委员建议,加快建设碳排放连续监测体系,组织产学研联合攻关,加快研发高准确度烟气流量测量技术,健全监测数据质量控制评价体系。全面加强碳排放标准体系建设,抓紧研制火电碳监测和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逐步建立重点产品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加快建立健全产品碳足迹核算认证体系,规范碳足迹核算认证机构市场准入管理,支持将碳足迹纳入政府绿色采购、企业绿色供应链建设和产品市场准入体系。 

  (本报记者冉永平整理)

  

  杨剑宇代表——

  加快国产大模型技术攻关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大模型作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基础,日益成为国际科技竞争的焦点。”中国移动浙江公司总经理杨剑宇代表说,要加快国产大模型发展,壮大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

  杨剑宇代表建议,加快国产大模型技术攻关,鼓励产学研协同打造国产开源开放基础大模型;进一步优化算力资源布局,完善全国算力网络一体化规划,适度超前统筹建设智算中心和超算中心;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机制,加速大模型产品孵化和规模应用;坚持数据开放和安全并举,推进数据要素交换平台建设,强化数据的合规使用和监管。

  (本报记者亓玉昆整理)  

  

  金力代表——

  构建一流大学创新体系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高校是重要力量,要着力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深化改革,一体推进。”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金力代表说,要把构建一流大学创新体系作为主攻方向,努力实现向综合性研究型创新型大学的新跨越。

  金力代表说,高校要大力培养创新者,加快走融合创新之路。要发挥高校基础学科优势,与头部企业合作办新工科,协同攻关、合力育人,增强引领产业创新的核心竞争力。他建议,支持高校构建长周期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区,把产教融合纳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高校与企业协同发挥创新主体作用。

  (本报记者常钦、姜泓冰整理)  

  

  于旭波代表——

  完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方式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充分发挥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作用。”通用技术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于旭波代表说,企业站在科技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前沿,要进一步完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方式,支持制造业转制院所、行业领军企业开展高端人才培养,更好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

  于旭波代表表示,行业领军企业开展高端人才培养优势明显,既能有效解决产教脱节问题,培养更贴近企业、行业、产业需求的人才,又能系统提升重点行业领域科技人才的基础理论水平和科研创新实践能力,还能倒逼企业加强科研能力建设,在提升自身学术水平和研究实力的同时,为国家输送更多卓越工程师,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    

  (本报记者罗珊珊整理)  

  

  王树新代表——

  充分发挥文化育人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校长王树新代表说,高校要充分发挥文化育人作用,积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主动担当起文化传承创新的职责使命,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重庆大学将以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引领,扎实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积极探索新时代大学文化育人新机制新模式,促进广大师生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高质量立德树人。”王树新代表说。

  (本报记者闫伊乔、王亮整理)

  

  张兴凯委员——

  提升全社会安全应急意识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逃生通道、安全出口是发生灾害事故等紧急情况时的疏散通道,必须保证畅通无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张兴凯说。

  张兴凯委员建议,注重事前风险预防工作,强化日常的应急演练和培训宣传。人员集聚、黑暗不易辨识的场所应在显著位置设立指示灯,运维者绝不能封堵逃生通道,不能封闭安全出口;检查人员要重点监督逃生通道不合格、不畅通等情况。加强应急知识宣传,提升全民应急素养,形成“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氛围,不断提升全社会安全应急意识和能力水平。

  (本报记者刘温馨、李林蔚整理)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