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10月21日 星期六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国家水利遗产标识设计方案面向社会征集建议意见

《 人民日报 》( 2023年10月21日   第 06 版)

  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治水文化,进一步提升国家水利遗产标识质量和可识度,自即日起至11月21日,水利部宣传教育中心面向社会组织开展国家水利遗产标识设计方案征集建议意见活动,诚请社会各界热心人士为国家水利遗产标识设计建言献策、聚势赋能。其后有建议意见,也可及时报送。

  国家水利遗产是我国人民在长期治水实践进程中所形成的,具有较高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的水利遗存。为加快推进水文化建设,水利部决定启动国家水利遗产认定工作,并为获得认定的国家水利遗产授予标识。

  日前,经广泛征集、专业团队修改完善,形成3项国家水利遗产标识设计方案(方案附后)。欢迎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围绕国家水利遗产的文化特性、历史特征、水利特色,从标识图形设计、内涵寓意等方面提出明确修改意见,突出创新性、开放性和国际性,使标识设计方案更好诠释国家水利遗产所承载的文化底蕴、哲学思想、科学技术等寓意,彰显国家水利遗产的视觉形象。可以将建议意见发送至电子邮箱shuiwenhua@mwr.gov.cn,有条件的也可附相关图片资料。所提建议意见一经采纳,即可获得精美纪念品一份。

  水利部宣传教育中心

  2023年10月21日

  

  色值  R:195  G:13  B:35

  C:18  M:95 Y:72  K:5

  设计理念阐释:

  1.标识设计将夏禹决九川距四海治水所使用的耒耜与篆书“水”字相结合,耒耜的外形也与“遗产”的“遗”字拼音首字母“Y”同构,体现出“执耜安邦,水利万民”的理念,也直观地表明了标识的功能定位与属性。

  2.篆书“水”字居中而立,“上善若水”,体现了水利遗产认证的重要性,“水”字造型蜿蜒流淌、连绵不断,突出了中华民族在长期治水实践中创造的灿烂、珍贵的水利遗产源远流长。

  3.标识上部好似都江堰造型,都江堰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特质,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因势利导改造水流的治水智慧,并能够较好地体现“水利工程”遗产这一概念。

  4.对称的标识稳重、庄严,局部变化又非常灵动。整个标识使用中国古代印章作为外轮廓形,以体现中国水利遗产深厚的历史沉淀,具有极强的辨识度,同时展现了水利遗产对国家文明进程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色值  R:27  G:20  B:100

  C:100  M:100  Y:25  K:25

  R:41   G:171  B:226

  C:70  M:15  Y:0  K:0

  设计理念阐释:

  1.标识以大禹治水用的工具耒耜为主要要素,体现出“执耜安邦,水利万民”的理念。耒耜作为先秦时期的重要治水工具,是中国宝贵璀璨的水利遗产的组成部分,彰显中华民族悠久的水利历史与治水文化。

  2.汉字篆体“水”字同构到“耒耜”造型的左侧,好似水利工程中倾泻而下的水流,代表了源远流长的水利文化,突出了水利遗产的延续与传承。水代表了自然,顶天立地类似“人”字形的耒耜为人造工具,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华水利文明理念。

  3.标识下部好似都江堰造型,都江堰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特质,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因势利导改造水流的治水智慧,并能够较好地体现“水利工程”遗产这一概念。

  4.大道至简,上善若水。标识设计采用了刚柔相济的线条为视觉表现形式,线条雄浑大气,造型充满张力,彰显了标识作为国家视觉形象载体应有的庄重性,能较好地为建立较为完善的水利遗产保护和认定管理体系提供重要支撑。

  

  色值  C:66  M:15

  Y:5   K:0

  C:68  M:14

  Y:58   K:0

  设计理念阐释:

  1.标识以汉字“中”作为灵感源泉,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具有极强的识别力,通过汉字体现中国独特的国家文化,将其运用在中国水利遗产标识中,以体现其独特的国家形象属性。

  2.将篆书中的“水”字融入整个标识造型当中,结合中华太极元素,同时融合水利万物而不争理念,在山水之间调和阴阳,源远流长,连绵不息,不仅弘扬中华优秀治水文化,也突出国家水利遗产保护和传承的特性。

  3.标识设计将耒耜与“青山”相结合,耒耜体现出“执耜安邦,水利万民”的理念,标识直观地表现出功能属性所在,也表现出水利遗产的悠久文化底蕴。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