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人:
邹 翔 本报评论员
晁 星 北京日报评论员
张 博 河北日报评论员
邹翔: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要推动北京‘新两翼’建设取得更大突破。”目前,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取得了哪些成绩?副中心同中心城区如何实现以副辅主、主副共兴?
晁星:三大文化公共建筑主体工程完工,行政办公区二期进入施工收尾阶段,每年均保持千亿元以上投资规模……一个崭新的城市副中心正由蓝图变为现实。我常听到住在通州的朋友这样感慨:副中心交通便利了、公园绿地多了、优质医疗资源丰富了,看病也不用非往中心城区跑了。
北京中心城区要充分保障“四个中心”首都功能的实现,城市副中心则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同时为中心城区起到服务与保障的作用。二者可以从正确处理“都”和“城”的关系来理解,就是要围绕“都”的功能谋划“城”的发展,以“城”的更高水平发展服务保障“都”的功能,实现“都”与“城”各司其能、相互依托,交相辉映、共兴共荣。
邹翔:雄安新区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城市自身建设取得了哪些成绩?
张博:6年来,雄安新区从蓝图到实景,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正在拔地而起,发展成绩有目共睹。雄安新区建设和发展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初见成效,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明显,深化改革开放取得积极进展,产业和创新要素聚集的条件逐步完善,回迁安置工作有序推进。
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一个生动体现就是雄安新区同步建设的“三座城”:“地上城”、“地下城”和“云上城”。地上的变化直观可见,地下综合管廊集纳了多种市政配套基础设施管线,同时新区全域实现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建设,现实城市中的每一栋建筑、每一杆路灯都在数字城市中一一对应。
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方面,目前,首批疏解的央企总部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中国星网总部项目主体结构封顶,中国中化、中国华能总部项目加快建设,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总部项目完成选址。首批疏解的4所高校和2所医院选址落位,正加快推进项目立项等相关准备工作。中央企业在雄安新区设立各类机构150多家,新区投资来源为北京的注册企业超过3000家。
邹翔: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蹄疾步稳,雄安新区这座“未来之城”拔节生长、日渐繁茂,证明疏解对北京来说是减量提质,对整个区域来讲,则有助于促进资源要素在更大空间格局内优化配置,是在通过互利共赢、优势互补,打造区域协同发展新的动力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要处理好同雄安新区的关系”。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如何理解自身的定位,并做到分工协作、协同发力?
晁星:北京城市副中心与雄安新区皆因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而“生”,又各有分工。副中心的主要功能体现在承接北京市级行政办公功能疏解、吸引中心城区商务服务功能转移。以行政办公、商务服务、文化旅游为主导功能,形成配套完善的城市综合功能,服务保障首都功能。
张博:雄安新区的定位首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重点承接北京疏解出的行政事业单位、总部企业、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与北京城市副中心有所区分。从京津冀协同发展来看,雄安新区是北京“新两翼”之“一翼”,也是河北“两翼”之“一翼”,一方面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一方面也被寄予了加快补齐区域发展短板的希望。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将形成一个新的增长极,带动冀中南乃至整个河北的发展。
邹翔:点与点间应错位发展、和而不同。人们常说“白纸好作图”,雄安新区这“一翼”还承载着为解决“大城市病”探索中国方案的使命。这就需要处理好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政府和市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城市自身发展等重大关系,使雄安新区成为新时代的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
张博: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基础上激发内生动力,关键要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方位、高标准、立体化地去创新,从思想理念、方式手段、平台环境等多个层面去创新。推动首批4所疏解高校建立协同创新联盟,推进空天信息产业和卫星互联网发展;首批3774人获得“雄才卡”,1000余名“双一流”高校高学历人才被引进;一批高端高新企业入驻,创新要素资源加速集聚……如今的雄安新区,处处激荡着澎湃的创新动能。擦亮“雄安服务”品牌,着力优化创新环境,将为打造新时代的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提供坚实支撑。
晁星:有了好环境,创新创业的种子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前段时间的一则新闻让我印象深刻:宝冶(北京)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通过准迁申请网络提交、电子档案信息互查、营业执照自助打印等,很快就拿到了注册名为宝冶(雄安)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的营业执照。这是落实“坚持市场机制和政府引导相结合,项目和政策两手抓,通过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增强非首都功能向外疏解的内生动力”的具体体现。
邹翔: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新两翼”齐飞、联动发展,要向创新要动力。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全面落实,随着人心向往、要素汇聚、合力共建、共同发展的生动局面逐步形成,北京“新两翼”建设定能活力迸发,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