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公交专用道专用时段,允许部分社会车辆使用公交专用道,规范设置公交专用车道标志标线、借道区……近日公安部出台优化城市公交专用道管理措施,由各地结合实际实施。通过改革寻求保障公交车运行速度和公交专用道使用效率之间的平衡,这是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的生动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要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在城市里,从交通出行到餐饮消费,从垃圾分类到噪声治理,群众的日常生活与城市治理息息相关。城市治理得好不好、精细不精细,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也是适应城市发展新阶段、新要求,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必然要求。过去5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60.2%提高到65.2%,已经步入城镇化较快发展的中后期,城市发展进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燃气管网、桥梁等如何实现实时监测,红绿灯如何配时,公园绿地如何布局等,都考验着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
近年来,不少城市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在上海静安,24小时不打烊的“数字小屋”集纳了“一网通办”自助机、公用事业费一体缴费机、共享打印机等便民设施,将服务和资源延伸至居民家门口;在山东青岛,当地通过设置装修垃圾和大件垃圾暂存点、废旧衣物回收箱、家庭过期药品回收点等,改善垃圾分类投放环境;在四川成都,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平台实时监测共享单车停放情况和投放数量,智能调度企业及时清运……各地实践启示我们,要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就必须下足绣花功夫。
开展城市体检,找准“落针点”。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首先要找准难点和堵点。比如,针对公交专用道如何优化调整,北京面向公众开展问卷调查,邀请市民对优化改进方式提出建议。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北京还探索建立“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进一步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把问题找准,才能有的放矢。
注重科技赋能,磨好“绣花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前,部分城市通过三维可视化地理信息平台,让各类管网一目了然;借助前端传感器对管网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实现城市安全风险的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强化科技赋能,运用好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就能不断实现治理方式的优化升级。
加强统筹协调,用好“穿针法”。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推动城市管理相关部门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形成工作合力。例如,治堵工作往往涉及公安交管、住建、轨道公司等多个部门单位,只有强化统筹,才能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思路。
城市治理是一门科学。更好地认识、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更加注重在细微处下功夫、见成效,必能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