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国际副刊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05月14日 星期日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徜徉书海 静享墨香(旅人心语)

荣 翌 《 人民日报 》( 2023年05月14日   第 07 版)

  图书馆是现代城市中的一方净土,涵养着民众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在第二十八个世界读书日前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举行了一系列书展、读者见面会、诗歌沙龙,城市里书香四溢。

  莫斯科拥有类型丰富的图书馆。从综合性的俄罗斯国立图书馆到公共历史图书馆、公共科技图书馆等专业性图书馆,再到以契诃夫命名的8号图书馆、以陀思妥耶夫斯基命名的19号图书馆等小型社区图书馆,以及延续家庭阅读传统的家庭图书馆。街头巷尾大大小小的图书馆串联起这座城市的文化地标,也连结着千家万户的文化记忆。

  与克里姆林宫隔街相望的俄罗斯国立图书馆是欧洲最大的图书馆,该馆坐拥4810余万件书籍、手稿,囊括世界上300多种语言的国内外文献,其中约300万件为价值珍贵的出版物和文件,藏书总量仅次于美国国会图书馆,位居世界第二。

  去年,这座历史悠久的图书馆庆祝了160岁生日。19世纪中叶,怀抱“为了良好的启蒙”这一目标,尼古拉·鲁缅采夫伯爵梦想建造一座集纳俄罗斯历史、艺术和自然知识的博物馆。他大量收集历史书籍与手稿,编纂俄罗斯古代城市编年史,研究俄罗斯民间习俗和仪式。始建于1862年的莫斯科鲁缅采夫博物院图书馆,便是俄罗斯国立图书馆的前身,鲁缅采夫家族的图书收藏则构成图书馆的基础藏品。

  静立于图书馆门外广场,仰望沉思中的陀思妥耶夫斯基雕像,不禁对思想的力量肃然起敬。踏上图书馆厚重的木质楼梯,沿着大理石铺就的走廊一路向前,颇具盛名的3号阅览室便映入眼帘。这间欧洲最大的阅览室层高10米,一盏盏绿色复古台灯透出光晕。灯下,撰写论文的学生、手持放大镜读报的老人、远程办公的年轻白领,他们眼中共同流露出对知识的渴求。

  走进静谧的阅览大厅,手捧书籍的列宁雕像位居正中,似与每位读者品味阅读之美。徜徉在浩如烟海的卷帙之间,人们静静感受时光留下的墨韵余香。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门捷列夫……图书馆的读者名录亦群星璀璨。手捧书籍,读至会心之处,如与前辈大师倾心神交。

  经典苏联电影《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曾在这里取景。影片讨论过这样一个话题:彼时,电视作为一种新兴媒介,其发展是否会取代书报、话剧等传统文化媒介和文艺形式?今天,推开图书馆沉重的木门,仿佛穿越时光,一切仍保留着影片中的模样。图书馆每年新发约10万张借书证,馆内36个阅览室可供1.5万人同时阅览,每年有超过80万人次访问该馆。时间已经作出回答:几十年来,媒介形态虽不断迭变,书籍在人类精神世界中的分量依旧无可替代。

  在珍视纸质阅读传统的同时,俄罗斯国立图书馆也努力跟上时代步伐。迈入新世纪后,图书馆加速推进书籍档案数字化,着力打造欧洲最大电子书库,并加入世界数字图书馆项目。2014年底,该馆成为俄罗斯国家电子图书馆项目运营方,现已收录11世纪至今约170万份文献的电子资源,读者通过图书馆网站即可免费查阅俄罗斯主要图书馆的馆藏资源。

  如今,图书馆的功能已超越藏书和阅读,拓展为多功能的文化空间,面向大众提供更加多样的公共文化服务。配合文化名人诞辰、重大事件周年纪念等时间节点,图书馆也会精心策划专题以飨读者。今年4月,纪念拉赫玛尼诺夫诞辰150周年音乐会便在此上演。在图书馆中,来访者还可参观剧作家亚历山大·奥斯特洛夫斯基诞辰200周年戏剧展览,观赏东方艺术品私人收藏,抑或在电影俱乐部观影,在电子琴前戴上耳机展开音乐创作。

  近年来,中国与俄罗斯人文交流愈益密切。今年,中俄双方还将举办首届中俄图书馆论坛,这必将进一步丰富双边人文交往的内容和形式,加深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