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副刊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04月10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在“智慧”的田野上(逐梦)

余 艳 《 人民日报 》( 2023年04月10日   第 20 版)

  图①为肖定(左)和宋先友使用手机调试无人农机。
  余 盈摄
  图②为广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无人农场”。
  张 炼摄

  “油菜花儿开,三湘等您来。”湖南长沙望城区,一片接一片的油菜花竞相怒放。这里是“2023湖南油菜花节”分会场之一,花海一望无际,如同金色地毯绵延数里,连天接地。

  突然,花海中冒出几台“铁牛”,宽大的铁犁翻开雨后湿润的泥土,把油菜花翻入泥中。可是,只见机械响,不见人奔忙。

  “在我们的‘无人农场’,油菜花是做绿肥用的。”话音刚落,一头利落短发的肖定,脚蹬坡跟鞋,身穿运动服,从春天的田埂上走来。

  85后的肖定,是长沙望城区广源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人称“种粮小姐姐”。

  “田里走着的是中联重科的‘北斗导航农机’,无人驾驶旋耕机正在进行土地耕整。”她指指不远处连片的机库,“无人驾驶插秧机随后上阵。再后面,还有无人机负责喷药施肥。在咱们这个智能化的‘无人农场’,耕、种、管、收全部机械化,随时随地打开手机,情况都一目了然。”

  我就是奔着她的“无人农场”来的。“种田不用下地”的智慧农业图景,在我眼前徐徐展开……

  一

  “神了,这机器里没有人,干活还特别麻利!”

  听着游客的赞叹,我们一行人穿梭在田间。带我参观的邢新才是位70后,从事田间机械作业十六年了。虽然工作年头久,但接触无人机才一年多。他指着手机大小的北斗终端,兴奋地介绍:“就这么个小东西,装上它,农机就像长了‘眼睛’,会拐弯,有异常情况会停下。有导航系统控制,农机就能按设定的路线匀速作业。我们只要有手机,在家就能监控、指挥机械。如今,我们农民种地也有科技范儿啦!”

  我眯起眼睛抬头望,看到的只有天空、云彩和阳光。想到在我目力不能及的太空中,我们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引导着眼前农机的行动,我不由得也有些心潮澎湃。

  小刘,邢新才的副机手,在旁边自我调侃:“现在,我成了闲人一个。师傅都闲多了,何况我……”

  “他可不闲,90后的小年轻,脑子活。钻研智能机械,还得靠他们。”邢新才接过话茬,又转头问小刘:“那边怎么样?”

  小刘一下来了精神:“调试完毕,马上可以作业。”说罢,又对我们补充道:“我们这个智能拖拉机,后面可以挂接各种不同的器械。挂上‘犁’,就能犁地;挂上‘播种头’,就能播种。只要保养跟得上,它能二十四小时日夜不歇。去年‘双抢’,人歇机不歇,披星戴月照样可以抢收。”小刘边说,边轻轻拍着机器,像拍着有灵性的耕牛。“这些家伙,不仅降低了人工成本,还能提高粮食产量。更厉害的是,它们能把作业数据反馈到监测平台,方便农技专家随时指导。”

  “看那片大田。”一位中年人不知什么时候来到身边,一介绍,竟是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的研究员。只见他往前面一指,翻耕后的田地里,智能插秧机正按规划好的行进路线,自动避障进行作业。它身后,一排排秧苗笔直挺立,株距行距都整齐划一。“机器走过的地方,既不会多种也不会漏种,比起人工那是又快又省!关键是不伤苗、不伤根、立苗快。”

  “农业机械化比起传统农业,效率迈进了一大步。如今智能化一来,那更是突飞猛进了!”肖定说。

  研究员接过话:“无人机下地干活,主管部门和农机单位都有监管的‘千里眼’。村民把土地交给农机合作社打理,当起了‘甩手掌柜’。分析决策的工作,有后台智能大脑帮忙,全程数字化管理。过去凭经验劳作,今日靠科学种粮。如今的职业农民,赶上了智慧好时代啊!”

  小刘扳着指头,数着一年四季的全程智能化:耕,有北斗旋耕机按照设计路线翻耕;种,有插秧机、抛秧机、撒播飞机精准作业;管,包括苗情、虫情、地情等,通过系统实时监测,无人机飞到田里施肥、打药;收,无人驾驶收割机与无人驾驶运粮车珠联璧合,自动装卸……

  “你看他闲吗?钻进去了,有意思呢。”邢新才的眼里满是对徒弟的欣赏,“要不是肯琢磨,祖祖辈辈种田,怎么就轮到我们这辈把田种得这么好?”

  以前,邢新才在农忙季节连续作业,曾经劳累过度,栽倒在田中的烂泥里;盛夏时,他曾在驾驶舱里因高温中暑,不省人事……现在好了!种田再不用受那个辛苦罪了。眼前,智慧农机跑出“加速度”,合作社“喜看稻菽千重浪”!

  二

  在合作社的烘干车间里,五组巨大的烘干机并排矗立。稻谷的传送、烘干、入库、装车全部实现自动化,一天能烘干六十吨。

  六十吨,什么概念?“放在以前,得晒二十天以上,还找不到晒谷坪。”肖定说,从决定接管父亲的农田起,她就坚定要搞机械化作业。

  肖定是农家女儿,童年最深的记忆,就是家里农忙时“两头不见天”的辛苦。父亲当年租了四百多亩水稻田,是村里的种粮大户。每到“双抢”时节,肖定和父母、姊妹一起下地,一蔸一蔸地割稻子,一脚一脚地踩打稻机,一担一担地运送稻谷……可最难的还是稻谷刚晒出去,就遇到暴雨,眼睁睁看着血汗换来的粮食发霉。

  成年后,肖定南下打工。年迈的父亲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可还是放不下种了大半辈子的田。偏偏,留在村里的年轻人寥寥无几,农村肥沃的良田无人打理。女承父业,肖定毅然放弃在城里开的小超市,回家乡当农民,而且立志要当好农民,当新农民。

  “很心疼,心疼我父亲,也心疼家乡的乡亲们。”肖定说,农村必须改变,良田必须种好,但农民不能永远这么累!

  2009年,肖定购买了村里第一台收割机。在当时,一台价值几十万元的设备对农民来说是天价,但肖定觉得值:“我吃苦吃怕了,首先想的就是一定要提高机械化水平,减轻农民劳动强度。”

  2012年,肖定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之初,她四处借钱,想购置农机,但没有固定资产做抵押,想要贷款难上加难。多亏一场“及时雨”,有关部门出台了惠农政策,解决了贷款问题。合作社一步步购齐了收割机、烘干机、旋耕机、抛秧机、植保机等。邢新才等“全能机械手”一头扎进这些铁疙瘩中,反复进行技术改造,怎么顺手怎么改。通过反复试验、自主创新,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以前两百亩地需要二三十人耕种,现在只要两三个人就可以了。“无人农场”运行以来,节省了七成的人工和三成的农药、化肥。

  爱美的肖定,踢掉了高跟鞋,换上了运动装,每天干劲十足。如今,肖定的合作社种植面积超过一千六百亩,亩产一千两百斤以上。她致富带头,先富帮后富,2017年以来帮扶农户三百多户,每户年均增收一万多元,还志愿培训五百多人学习现代农业技术。

  三

  “推进粮食生产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一排巨型红字立在两百亩高标准农田上,格外醒目。机械手宋先友正在田边指挥农机作业。

  老宋每天的日常像在做科研:在手机APP上设计线路,控制深耕机按照设定好的深度自动耕地;借助农情遥感监测系统,实时监测苗情、病虫害情、墒情和灾情;发现问题后,遥控无人机飞到农田打药;操作地下的智能灌溉系统,按时、按量、分批次为作物提供水分……

  邢新才靠过来,拿出手机给我们看:“此时此刻,手机APP就连着我们的高标准稻田。看屏幕上,‘农机精准作业平台’的每块田都在上面。你再看这儿,卫星地图里挪动的就是眼前的智能农机。”还真是,手机里是老宋正在作业的动态图。

  老宋的插秧机来回穿梭,机上只需一个人把秧盘摆好,插秧机后面便是迅速种下的整齐秧苗。老宋是贵州人,来肖定的合作社干了十年,已经买房买车,妻子也安排在社里做后勤,两个儿子落户望城读书。没了后顾之忧,他的心思都用在了工作上。

  肖定也把手机伸到我眼前:“这是去年十月,我们‘无人农场’大丰收。看,视频里的老宋多威风!”

  视频画面里,三台大型智能收割机,在宽阔的稻田里整齐划一地向前推进。老宋从容指挥,“铁牛”所到之处,机器的轰鸣汇成丰收大合唱,金灿灿的水稻被齐整整地收割,还真是“所向披靡”!

  “驾驶‘智慧农机’,那是真的爽!”老宋语气中都是喜悦:“眼下这插秧机还带施肥功能,以前结束插秧,每个礼拜都要施一次肥,一共得施上三五次。现在省时省工,施肥更精准到位。如今,找我们代耕代种的乡邻越来越多……”

  肖定提议,去看看智能育秧工厂:“那里人气更旺。”

  还真是!大片的嫩苗正长得茁壮,绿得一望无际。许多村民也在这里,他们都是来看托管在这里的秧苗的。见“秧宝宝”个个油绿又壮实,村民们满脸喜气。

  老宋指着自动喷淋系统,面露自豪神色:“用这套系统给秧苗浇水,特别方便。还有两三天,根粗苗壮、长势上好的秧苗,就能铺到大田里了。”

  温室像巨大的车间,苗床更像一座座“机床”。在这里,育秧实现自动化,控温、控湿、给氧全是遥控指挥。即使没人在车间,手机APP也连着育秧棚,棚里上到空气下到土壤,农民都了如指掌。数字化让传统的田间景象变了样。“风里来,雨里去,一年四季离不开地”的传统生产模式早已成了过去。

  如今,放眼沃野,处处机耕忙。除了农民,田间还多了不少技术人员的身影。研究员、教授,甚至院士,常常化身“技术保姆”,来到地头手把手、面对面地答疑解惑。他们就是农民心中的“偶像”“明星”,一出现在田里,就被团团围住,欢声笑语飘荡在丰饶的田野上。

  肖定开心地说:“插上了智慧的翅膀,新农村的图景一定会越来越美!”

  版式设计:张丹峰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