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评论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02月14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老有所为 发光发热(中国道路中国梦·不负嘱托更奋发㉘)

李语冰 《 人民日报 》( 2023年02月14日   第 05 版)

  2008年退休后,我加入澳门街坊总会颐骏中心长者义工组,成了一名义工。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让退休生活过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我们按照街坊总会的安排,每人每周给七八位独居长者,或者体弱、需要关怀的双老夫妇打电话,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身体状况、心理状态。每月还要上门一次,面对面跟长者们交谈,倾听其所思所想,记录所需帮助,然后交给颐骏中心专责人员,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

  可以说,这样的义工工作,就是当好长者和社会服务机构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只要有我们在,长者的日常生活需要、心理需求,都会及时被倾听、有对接、能解决。记得有一次,一位独居长者跌倒后生活不能自理,做饭、购物等事情都需要人帮助。中心接到讯息后转达给义工,义工们不仅帮忙购买食物,还买来纸尿片和家居清洁用品,解决了长者的燃眉之急。

  我们这些义工和被服务的长者相处得非常愉快,既像朋友又像家人。很多长者会给我们讲述他们的人生经历,以及对生命的体悟,听完之后常常很受启发。有位广东籍的长者,在澳门没有亲人,曾在家中晕倒两次。后来得到独居长者支援网络的服务后,变得乐观起来,还把精神和心理转变的过程讲给我听。通过这件事,我体会到了澳门特区政府持续做好长者关怀照顾及支援服务的重要意义。

  2019年,我们义工组的30位老人给习近平主席写了一封信,讲述澳门回归后的发展变化,表达深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的心情、传承好爱国爱澳精神的决心。没过多久,习近平主席就给我们回了信,这让我们每一位义工都深深感动。“希望你们坚持老有所为、继续发光发热”,习主席的勉励,鼓舞着我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义工服务。

  这几年,义工团队不断有“新鲜血液”注入。颐骏中心根据独居长者服务需求,定期招募义工,鼓励退休人员善用余暇,继续为社会做贡献。对有兴趣成为义工的人员,中心定期进行培训,内容包括介绍独居长者的特点、需要及与他们沟通的技巧,长者所在小区社会服务资源等。这样的培训有助于新加入的义工迅速掌握助老知识、服务要领。为了让每位义工都能保持工作热情,我们建立了义工互助小组,彼此关心交流,相互给予支持,排解负面情绪。颐骏中心每年还会举行义工嘉许活动,奖励该年度积极工作的优秀义工。这些举措,推动义工这一志愿者群体成为澳门构建爱老尊长社会环境的重要力量。

  做义工15年,我已经记不清服务了多少长者。现在我也70多岁了,但在服务长者的过程中感受到被需要的幸福,这让我依然保持着年轻心态。我的内心总是涌动着一种激情,觉得有使不完的劲儿。受我影响,如今我的女儿也加入了义工队伍。尽管我们的服务对象、工作内容不同,但竭尽全力做好志愿服务是我们的共同心愿。澳门社会已迈入人口老龄化阶段,我会坚持老有所为、继续发光发热。也希望有更多人,能按照适合自己的方式继续服务社会,让爱老敬老护老的美德更加深入人心。

  (作者为澳门街坊总会颐骏中心长者义工组义工,本报记者富子梅采访整理)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