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安徽潜山,山曰“皖山”,水曰“皖水”。皖山又叫天柱山。潜山就是天柱山下的一座山城。现在这座城已是一个市府的所在地——2018年8月,潜山撤县设市,从此开始了新的奔跑。
我到潜山工作时,正是青春岁月。我常常仰头凝望远处的天柱山,神秘的天柱山,层峦叠嶂,千峰万壑,古松怪石,悬崖飞瀑。云雾缭绕中,天柱峰若隐若现,一片缥缈,宛若仙境……这带给我许多美丽的想象。很久以来,天柱秀色与山下的名刹古塔、摩崖石刻,互为衬托,交相辉映。这使得天柱山既具自然风光之美,又弥散着一股浓郁独特的人文气息。但是,那时的天柱山鲜有外来游人到访。攀登天柱山,要走一段起伏不平、漫长枯燥的石阶和山路。因此,很多人对天柱山望而生畏……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潜山的一批有识之士呼吁开发天柱山,天柱山才逐步走进游人的视线。
1982年,天柱山被确定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从此,这座山开始焕发出一座名山应有的光芒。县城也开始有了变化。古老的小城里,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顺着老四牌楼往西北方向,县里建设了一条叫“南岳路”的二十四米宽大道,并在大道一侧兴建了一处百货商场……一时间,潜山城热闹了起来,街头人流如织、车水马龙。来自四乡八镇的一些知名土特产品,如黄泥的花炮、水吼的茶叶、余井的藤编、王河的舒席、痘姆的陶器等,遍布县城的大街小巷,让人眼花缭乱,也吸引着游客们驻足停留。在这里,他们欣赏着地道的黄梅小戏,津津有味地品尝着“九孔十三丝”的雪湖藕及各种风味小吃,饱了眼福,又饱耳福,再饱口福……
在潜山生活的十多年间,我见证了潜山那些年的沧桑蝶变。后来,我来到北京工作,从那以后,常常往来于京城和潜山之间……来来往往中,我感觉到最大的变化是交通。从潜山到北京,开始时,要先坐一段长途汽车到省会合肥,再坐火车或飞机到北京。不管是搭乘吉普车、小轿车等便车,还是乘坐长途大客车,大半天的车马劳顿是必需的。后来,潜山有了一座火车站,附近也有了一个机场。从此,潜山与外面的来往就便捷多了。时针走到2021年12月,潜山开通了高铁。这真是值得载入潜山历史的一件大事。第一次从北京乘坐“复兴号”回潜山,到达潜山高铁站后,我乐不可支地从出站口出来,随即,有些孩子气地跑到进站口,绕着高铁站慢慢走了一圈。我仔细地打量着潜山高铁站,心里充满了喜悦。
让我更加惊喜的是,以前潜山没有一座公园,现在一下子有了两座。“二乔公园”是家乡人根据汉末居住在此的大乔小乔的故事所修建的一个文化主题公园。有一年回潜山,我把母亲带到这里,沿着甬道,一个展厅一个展厅地转悠,并把历史上的传说故事说给母亲听。母亲看得认真,听得仔细,她高兴地连声说,这事在戏里听说过,没想到戏文里的事出现在家门口……而现在正在建设中的“雪湖公园”,不仅把潜山城南的雪湖、南湖和学湖缀连在一起,而且据说还要恢复当年的文峰塔、皖山书院,把北宋在此当过通判的王安石的“舒王阁”读书台也依样重建,再现当年“舒台夜月”的景色。“藕花风晚起城南,舟泛湖心水色蓝”,在潜山,我的第一个工作单位就在雪湖边,因此,对雪湖公园的建设,我的内心充满特别的期待。
一城潜山,漾着满城的水。潜山不仅有城南的雪湖、南湖、学湖,还有城东的梅河、东关河,城西另有条西河……到处水汪汪、水灵灵的。西河又叫潜水。我在潜山工作时,曾在那里当了几个月的沙场场长,主持建造了场房。那时,潜水河堤上长满了芭茅草和水竹,漫堤灌木丛生,荆棘遍地。现在漫步河堤,当年建造的几间场房已经荡然无存,潜水岸边修起了一条漂亮的景观观光带。随着天柱山的声名远扬,来潜山的游人越来越多。现在,除了本地人之外,还常常可以看到游客三三两两地走在河堤上。他们或坐在河边的椅子上小憩,或笑看倒映在河水里的蓝天白云和天柱山倩影。夏天的黄昏时分,河里还有人游泳。人们在水里触摸着天柱山,将天柱峰小心翼翼地捧在手心……直到华灯初上,一河的璀璨夺目,他们才恋恋不舍地上岸。此刻,潜水岸边亮丽的流线型灯光,仿佛无数条明黄的丝带缠绕,把潜山城打扮得犹如天柱山下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
家乡潜山,这座天柱山下的小城,每一次走近它,都让我有一些新的发现和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