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专题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09月01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循环经济降碳增效

本报记者 乔 栋 《 人民日报 》( 2022年09月01日   第 16 版)

  “我们的焦炉升级成干熄焦生产工艺后,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余压,变成了自用的热能和电能,不仅增加了经济效益,也降低了碳污染物排放。”山西阳光焦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卫平信心满满地说。降碳,成为以山西阳光集团为代表的山西传统焦化企业升级、延链的关键词。

  除了生产工艺变化带来的降碳,还有设备升级带来的实惠。在该公司旗下6.78米焦化生产线炼焦车间,张卫平介绍:“得益于‘关小上大’带来的炉型优势,还有炉内耐火材料的升级,煤气自用消耗量从升级前的近60%降低到42%,煤气消耗的降低,碳排放物的产生也自然降低。”

  “原料进了园区,将被‘吃干榨尽’。”焦炭从炉内出来后,炼焦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煤焦油、煤气等“废料”再往下延伸,可继续生产萘系列、蒽系列、炭黑沥青等精细化工产品。下属企业山西安仑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史文仓说:“不仅实现了生产各个环节的废弃资源循环,我们也凭借各产业链便捷高效的原料供应、能源保供以及成本优势,完成了各个环节的产业化、低碳化布局。”

  “循环、降碳是我们的目标。”山西阳光焦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薛国飞介绍,通过近些年设备和技术的更新,山西阳光集团将进一步做强“煤炭—焦炭—焦炉煤气—焦油—炭黑—其他精细化工产品—炭材料”链条,迈上产业链的高端,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幅提升。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