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专题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09月01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推动能源产业“五个一体化”融合发展

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组委会 《 人民日报 》( 2022年09月01日   第 16 版)

  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国际性、专业化论坛,旨在围绕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交流先进理念、展示最新成果、探讨前沿话题、加强务实合作,为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全球能源体系贡献智慧和力量。

  自2016年设立以来,太原论坛已成功举办5届。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论坛规模和质量大幅提升,主办部门和参会嘉宾数量不断增加,论坛活动的专业性和高规格、多样性和多元化更加突出,正逐步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和权威话语权的能源领域高端对话平台、成果发布平台和国际合作对接平台。

  2019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开幕时,国家主席习近平致贺信指出,能源低碳发展关乎人类未来。中国高度重视能源低碳发展,积极推进能源消费、供给、技术、体制革命。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全方位加强能源合作,维护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近年来,山西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能源安全新战略,充分发挥太原论坛平台作用,积极借鉴国内外新观点、新技术、新模式,纵深推进山西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持续提升能源资源供应保障能力。2021年,山西煤炭产量11.93亿吨,约占全国的1/3、全球的1/7,为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平衡全球能源供需作出重要贡献。能源消费、供给、技术、体制革命全面深化,全省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达到79.4%,发电总装机达到1.184亿千瓦,现役煤电机组全部实现超低排放,风电、光伏装机合计占比达到31.8%,氢能、钠电池、智慧矿山、能源互联网等前沿技术加快突破、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化电价机制、增量配电网改革形成广泛影响,能源大省已经迈出高质量发展新步伐。

  2022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调研时强调,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但这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等不得,也急不得。在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9月向全世界郑重宣布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两周年之际,第六届太原论坛以“能源  双碳  发展”为主题举办,意义不同寻常、影响十分深远。这场高标准、高规格、高品质的盛会,必将推动各方达成更多合作共识、取得更加丰硕成果。山西将充分吸收和运用论坛成果,抢抓资源型经济波峰期、高质量发展机遇期、数字化转型风口期,以“双碳”目标为牵引,持续推进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深化拓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内涵,以“五个一体化”融合发展为主攻方向,加快推动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煤炭和煤电一体化发展。这是从体制机制层面破解“煤电矛盾”的治本之策。山西将通过战略重组、交叉持股、长期协议等方式,推动煤炭和煤电企业实质性联营、融合式发展,以坑口煤电一体化为重点,同步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和先进高效环保煤电机组,推动传统能源产业集约高效、清洁低碳发展,持续提升兜底保障能力,更好维护国家能源安全。

  ——加快煤电和新能源一体化发展。这是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有效提升电网稳定性的必由之路。山西将不断完善配套支持政策,协同推进风光发电基地、煤电配套电源、新型储能项目和外送电力通道建设,提高煤电系统调节能力,加快新能源及储能项目发展,推动传统能源企业向新型综合能源服务供应商转型,实现传统能源与新能源优化组合。

  ——加快煤炭和煤化工一体化发展。这是推动煤炭由燃料向原料、材料、终端产品转变的关键之招。山西将聚焦现代煤化工和碳基新材料等前沿领域,支持煤炭与煤化工企业以市场化方式实施联营,更好解决大型煤化工项目资源配置难题,加紧研发基于山西煤炭特点的新技术及规模化制备技术,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

  ——加快煤炭产业和数字技术一体化融合发展。这是抢抓当前机遇期窗口期,加快推进能源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迫切之需。山西将加大资金投入,以智慧矿山、智能电网和能源互联网等建设为重点,加快煤炭、煤电、煤化工等产业数字化改造,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和本质安全水平,努力成为全国能源领域数字化转型排头兵。

  ——加快煤炭产业和降碳技术一体化推进。这是未雨绸缪、主动应对碳中和的战略之举。山西将密切跟踪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等技术发展和商业应用的前沿动态,因地制宜开展技术攻关和试点示范,积极拓展应用场景,有序统筹“一增”“一减”,努力探索一条具有资源型地区特色的碳达峰、碳中和实现路径。

  能源低碳发展关乎人类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放进取的山西愿与各方一道,携手共享能源革命新机遇,共谱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构建全球能源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