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文化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08月16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致力于电池健康状态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化学工程系主任王家钧——

我为电池做“体检”(科技自立自强·青年科学家)

本报记者 张艺开 《 人民日报 》( 2022年08月16日   第 13 版)

  电池实验室里,王家钧正在进行电池测试研究。
  本报记者 张艺开摄

  核心阅读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化学工程系主任王家钧被大家称作“电池医生”。多年来,他致力于管理和改善电池健康状态的研究,把科研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在他看来,跌倒多少次都没有关系,通过不懈奋斗,有待突破的关键技术难题终会迎刃而解。

  

  口袋里的手机、马路上的汽车、太空中的空间站……电池无处不在。

  “我们的研究,能让各类电池更加安全、寿命更长、容量更大。”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电池实验室内,成排的充放电仪闪烁着指示灯,早上8点不到,王家钧已坐在电脑前开始一天的工作,说起研究,他的言语间透着严谨。

  80后王家钧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化学工程系主任、特种化学电源所副所长,曾获“中国电化学青年奖”等荣誉,迄今已在国际高影响力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他在国内率先将同步辐射成像技术应用于电池研究,实现对电池的“把脉治病”,管理和改善电池的健康状态,因此也被大家称作“电池医生”。

  “把个人成长和国家命运联系起来”

  “小时候,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但想创造价值,带来改变,做了不起的事。”王家钧从小酷爱阅读名人传记,“能学习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能看清个体和时代的关系。”

  1997年,17岁的王家钧不顾父母反对,决定报考哈尔滨理工大学化学系——在祖国寒冷的东北角,学习当时称得上“冷门”的专业。

  “衣食住行离不开化学,工业发展离不开化学。”王家钧认为,道路选择无需在乎一时“冷热”,而应关注行业的长远发展,“当时,哪能想到电化学专业如今会这样火爆?”

  2001年,王家钧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攻读化学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2008年,他又出国深造,研究同步辐射多维成像技术,“简单说,就是为电池做‘CT’,检查身体、治疗疾病,让它更‘健康强壮’。”

  这项研究需要结合物理学理论及方法,王家钧便“从零开始”跨学科自学,再结合自身化学背景,边学边试。9年时间,王家钧的科研水平快速提高。

  2017年,一次回国交流让他深感回国时机来了:“新能源行业发展火爆,企业和平台骤增,技术迅速升级换代。电化学储能技术是战略性技术,各国都在加紧布局,我觉得回国既能做出贡献,也有更广阔的平台和发展空间。”

  回国后,王家钧结合国家需求,将研究进一步聚焦于“电源健康状态诊断及延寿技术”“高可靠全固态电池关键材料技术”等领域。“现在看,我的选择是正确的,作为新时代的科研工作者,我们要把个人成长和国家命运联系起来。”在王家钧看来,心怀“国之大者”,心系“民之小事”,才能在科研道路上行稳致远,收获累累硕果。

  “跌倒无数次都没关系,但一定要思考总结”

  “这可是新一代电动车、无人机和机器人的电池原型。”聊起电池,王家钧格外兴奋。实验室内充放电仪的夹片上,各式电池让人眼花缭乱:锡纸般轻薄的、纽扣般精巧的……

  在这片“电池森林”里,王家钧时常工作至晚上。不仅如此,为了方便24小时监护实验,他曾连续半个月睡在实验室楼下的车里……然而起初,王家钧的实验却屡遭失败。

  “刚起步时,就像在山洞里做手术。”王家钧坦言,不少技术是“从无到有”,从研究路径到检测手段,都没有“现成的路”,而是要步步摸索。失败的设计方案摞成小山,损耗的电池套壳装满几箱,看着屏幕上一次次不完美的数字,王家钧并不气馁。

  “跌倒无数次都没关系,但一定要思考总结,发现问题,再爬起来继续走。”5年间,王家钧团队不仅全面解析了高性能锂电池性能衰减机制,完成了固态电解质代替易燃的液态电解液的全固态电池研制,还在国内率先建立起新型智能状态诊断和寿命阈值防误判技术,将锂离子电池寿命智能预测精度从不足80%提升至96%,让电池更加智慧、更加安全。

  “成果要在实践中检验,知识要交流更新。”如今,王家钧团队已经为全国数十家行业龙头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

  目前,他和团队正在研究智慧电池。“如果出现隐患,电池可以自我修复,就像人的免疫系统一样。”王家钧十分兴奋,“未来这些技术一定可以实现。”

  “最让我骄傲的,是身边的孩子们”

  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级化学工程与工艺(电化学)专业1814201班,人称“学霸班”。学生们的成长,离不开“大家长”王家钧的支持和鼓励。

  “我也经历过考研,只要心中有梦想,坚持不放弃,就一定能成功。”去年年底,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前3周,作为班主任的王家钧和班长一起,与每名同学的导师、家长联系,邀请他们以写贺卡等方式,鼓励大家做最后冲刺,王家钧也送上了自己的祝福。

  “大家遇到什么困难,随时和我联系。”面对学生,这是王家钧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修改应聘简历、指导留学文书……王家钧科研之外的很多时间属于同学们。“治学很严谨,平时很‘暖男’。”博士三年级的孙雪是王家钧的学生,“王老师给博士班的每个人办了健身卡,过节送小礼物,早课会带早餐。”

  “在哈工大,榜样很多。”王家钧介绍,新中国成立初期,800多位平均年龄只有27.5岁的年轻教师,从五湖四海聚到哈尔滨工业大学,用短短10余年,创办了24个新专业,培养出一批“国之重器”的铸造者。课内课外,他常讲起一代代哈工大人接续奋斗的故事,“希望学生们都能继承弘扬爱国奉献的精神传统。”

  红色故事传颂不绝,红色基因生生不息,如今,一批批新时代的哈工大人正茁壮成长。

  “最让我骄傲的,是身边的孩子们。”王家钧感慨于一届届毕业生的选择,“这几年,我们专业的毕业生很抢手,其中近一半加入科研院所而非薪水高出几倍的外企,他们有理想、有情怀,在各个领域发光发热。”

  “规格严格,功夫到家。”谈及科学家应有的品质,王家钧背出了学校的校训,“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艰苦奋斗,那些有待突破的关键技术难题,早晚会迎刃而解。”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