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副刊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03月22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亲见中国与奥运的相互成就(创作谈)

孙晶岩 《 人民日报 》( 2022年03月22日   第 20 版)

  《中国冬奥》:孙晶岩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14年前,我应北京奥组委邀请,有幸全程跟踪采访2008年北京奥运会,创作了长篇报告文学《五环旗下的中国》。14年后,我再续前缘,书写北京冬奥故事。北京是世界上唯一的“双奥之城”,我决心用全部精力创作好这部报告文学。

  我的采访历时3年半。先是前往8个世界冰雪运动强国实地考察,与国外冰雪运动专家、爱好者交流,了解各项冰雪运动起源和发展。带着对冬奥历史的理解,我在国内的采访更加深入。

  从黑龙江、吉林到北京,从北京赛区的“雪飞天”“冰丝带”,到延庆赛区的“雪飞燕”“雪游龙”,再到张家口赛区的“雪如意”“冰玉环”。每到一处冬奥建设工地和训练现场,我都与建设者、运动员、教练员推心置腹地深谈,先后采访200多人。写作过程中,我还思索和探究如何做强冰雪运动产业、推动冰雪经济发展。在张家口崇礼,我走进农民家,聆听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帮助崇礼百姓脱贫致富的真实故事。

  用文学为中国奥运留史,必须用心塑造人物。我笔下既有叶乔波、杨扬、刘秋宏等顽强拼搏的中国冰雪运动员,也有孟庆余、赵小兵、周宇迪、王岩等为普及冰雪项目日夜奔忙的教练员;有武晓南、郑方、刘文浩、贾茂亭等奋战在冬奥场馆一线的建设者,也有对中国开展冰雪运动鼎力相助的外国友人。我想用手中的笔,呈现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背后无数人的拼搏、付出,刻画人们在坚定信念引领下所迸发的蓬勃生命力。

  过去14年里的两次“战役式采访”,让我深切感受到祖国的日新月异。最初,从北京市区到延庆采访要早晨5点起床赶路,到崇礼更是旅途艰辛。在奔波中我亲眼见证京礼高速和京张高铁的开通,一小时生活圈大大方便了百姓出行。我在延庆小海陀山蹲点采访,亲见这座其貌不扬的野山,在冬奥建设者的手中,于最短时间内建成了世界高水平高山滑雪赛道和雪车雪橇赛道。在河北张家口,冬奥会、冬残奥会的举办促进了京津冀一体化,改善了崇礼老百姓的生活,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相关工作人员告诉我,以往点燃奥运火炬,排碳量巨大,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点火仪式以“微火”形式宣传双碳目标,大大减少碳排放,冰场采用二氧化碳直冷制冰,低碳环保可持续成为一大亮点。

  采访中遇到了数不清的困难,但这种大跨度的扎实采访,使我收获许多冬奥故事的生动细节。过去我们的冰雪运动装备简陋,冬奥会亚军叶乔波当年出征国际大赛,临近比赛时冰刀和鞋子居然断开;世界冠军刘秋宏穿着普通滑冰服,训练中意外摔倒被冰刀划破,大腿上留下伤疤。而今,中国运动员的装备焕然一新,冰刀鞋制作精良,防切割滑冰服可以有效保护运动员;我们建成智慧冰场,使用先进设备,科研人员和教练有的放矢地指导运动员训练,使中国的速度滑冰有了长足进步。

  完成采访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创作长篇需要谋篇布局、巧妙结构、潜心打磨。我怀着敬畏之心,在海量采访素材中细心筛选,用心用情塑造冬奥人物。我用两章篇幅讲述冬奥历史和冰雪运动强国现状,通过世界视角传递冬奥知识,普及冰雪文化。我用抒情笔墨描写中国冰雪运动场馆,呈现冰雪运动的壮美境界,用细腻笔触记录冰雪运动健儿,讴歌冰雪运动中人类所展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魅力。

  短短十几年,“双奥之城”发生新变化。壬寅虎年春节,在北京什刹海、颐和园冰场,游客络绎不绝,尽情嬉戏;北京周边各大雪场,人山人海,一票难求。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带动下,中国已经有3.46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北京正在成为国际奥林匹克文化传播重镇,搭建起文化交流互鉴的新舞台。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大脚印”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一片雪花”,我有幸见证中国与奥运的相互成就,更加有幸书写伟大的奥林匹克精神,向世人展示拼搏、自信、奋进的中国!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