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雨突如其来,挡住了我们在浙江省松阳县杨家堂村探寻的脚步。雨点噼里啪啦地打下来,打在黛黑色鱼鳞瓦上,打在被岁月打磨光滑的鹅卵石步道上。
我们钻进一座凉亭避雨。眼前的杨家堂村,黄色夯土墙层层叠叠,构成错落起伏的村庄。村庄两翼,山峦环抱。远处青山,近处飞雨,好一幅春日喜雨图。
看到我们于此避雨,一位热情的老人家从室内取出热水壶和茶杯,对我们说:“这是我们自家的土茶,喝喝看。”不远处,几棵参天古树下,铺展着连片的茶园。
松阳的茶,有代表性的是两个品牌,一是“松阳银猴”,一是“松阳香茶”。“松阳银猴”是本地自育的良种,叶子银绿,抱成一团,有很多毛茸茸的银毫,就像深山的小猴一样可爱。这茶的名字,令人遐想。
说话间,老人家泡上几杯绿茶,茶雾腾腾之中,茶香渐渐飘荡开来。我们坐在这凉亭之下,天地之间,甜滋滋的空气混杂着春日草木雨水的气息。此时我们品着茶,顿觉身心舒畅。
老人家姓宋,七十多岁了,曾当过十几年的村干部。杨家堂村九十多户三百多口人,以宋姓为主。山上人家以前没有什么经济来源,茶叶算是重要的收入来源。早春四月,村民们多在山上采茶,采得的鲜叶以低价卖给来收茶的茶叶商。山野的土茶原是好东西,得高山云雾雨露的滋养,又没有污染。茶商收去炒制,再以高价卖出。有时候,村人们也留一些茶自己喝,便是这种土茶了。
两天里,我走访了几个古村落,四都乡陈家铺村、平田村,三都乡杨家堂村、上田村。到上田村时,是第二天中午。曾经这里因劳动力外流,很多老屋无人居住变得荒废。直至两三年前,村集体租下村民的一栋房子做改造,这个村庄开始了美丽的蜕变。老房子里开起了精致的民宿,慕名而来的游客也多了起来。
从古村出来,我们在村口大樟树下,遇到一位老婆婆正给人泡茶。我们也坐下歇脚。奇怪的是,老婆婆泡的茶,不是用的茶叶,而是一团团枯草。于是好奇询问是什么茶。答是草药茶。
我把茶壶拿过来,取出草药来,然而看来看去,依然像是几团枯草。老婆婆笑了,说就是草,是后山上采的。从前这大山深处出行不便,有个头疼脑热,出去看病不易。山里人有山里人的智慧,就到丛林里崖壁上扯几丛草几株藤,挖几块树根,放在一起煮水喝了。神奇的是,头疼脑热也就退去了。
这一壶里有三种草药,至于是什么名字,老婆婆也说不上来。前两年,上田村里做整体改造,知道老人家有这一手绝活,村里专门给她腾出一小间屋子,挂上一块木牌,上书“草木房”。现在,没事时她就在这棵老樟树下泡茶给大家喝。那间泥墙房里,飘荡着悠悠的草木香。
在松阳的餐馆里吃饭时,店家往往会端上来一壶热茶,里面也泡着树叶、树根之类的东西。一问,店家就说这是松阳特产,端午茶。
名为端午茶,却并非只在端午时喝,一年四季都是可以喝的。当地朋友说,松阳人对端午茶有特殊感情。他还讲到一件事。有一次,一位外地来的朋友在松阳登山,烈日炎炎,山高路远,这位朋友因水土不服中了暑。一位松阳本地人找来一只不锈钢茶杯,抓了一大把端午茶,加水在煤气灶上煮开,沥出茶汤后,在凉水中降了降温,让中暑的人一口气饮下。不一会儿,他就又生龙活虎了。
端午茶,是松阳人每日必备的茶饮。不过,端午茶都有什么配方,却不容易弄明白。在松阳,一百家人就有一百种端午茶的配方。你在任何一处喝的端午茶,口味都与别家略有差异,所以这茶又叫“百草茶”“百家茶”。松阳流行端午茶,归根结底,还是与这片土地有关系。这里山多,到处都是药草。在端午茶中常用的就有金锁匙、石菖蒲、鱼腥草、天仙果等。
古时候,松阳各处的驿站、凉亭、寺观,都有茶桶或陶缸,盛满端午茶,供行人自取饮用,消暑解渴。寻常人家,也取用其中几种或十几种药草,按照药草的热性、凉性,结合自家人的体质进行配伍。可谓是,常备端午茶,一年喝到头。
松阳人文底蕴深厚,中医药传统文化有深厚的民间基础,中医世家也很多。据统计,县域内至今仍有一百多家中草药铺,也流传着众多有价值的中医药方。随便走进一家药铺,就能告诉你独到的端午茶配方,煮出一壶独一无二的茶来。千百年风物流传,至今,松阳端午茶已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怪不得,我们在古村落里行走,不时就会遇到施茶的人;在县城老街行走,一抬头就能遇见中草药铺。那天,就在县城老街上看见一家“宗琮草药铺”,牌匾上有字“始于1950年”,店门前是一副对联:“独活他乡已九秋,刚肠续断更淹留”。一查,出自宋人洪皓的《药名一绝》,嵌着“独活”“续断”等草药的名字。
松阳的古村落,藏在山野之间,是一种气象端然的乡村美学。松阳的茶,则隐现在烟火日常里,那是宁静恬然的生活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