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面对负面国际舆论,中国怎么做

张 雷 《 人民论坛 》(

    核心提示: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一些西方媒体利用自身舆论优势,对中国进行“污名化”“标签化”,将疫情“政治化”,以各种方式抹黑、甩锅中国。一些西方国家固守“冷战”思维、奉行“双重标准”,美国大选大打“中国牌”,国际舆论格局“西强我弱”等,是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重要因素。对此,我们应有效把握国际舆论传播规律,切实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舆情的应急意识,不断提升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摘要】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一些西方媒体利用自身舆论优势,对中国进行“污名化”“标签化”,将疫情“政治化”,以各种方式抹黑、甩锅中国。一些西方国家固守“冷战”思维、奉行“双重标准”,美国大选大打“中国牌”,国际舆论格局“西强我弱”等,是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重要因素。对此,我们应有效把握国际舆论传播规律,切实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舆情的应急意识,不断提升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关键词】西方媒体 抹黑中国 思想舆论 中国故事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抗疫合作,以实际行动展现了负责任大国形象,国际社会给予了积极评价。然而,在国际舆论中也存在各种杂音。对此,我们不仅要警惕各种杂音带来的负面影响,敢于发声,讲好中国故事,还要探索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期间负面舆论的传播特点、形成原因及应对举措。

    一些西方媒体妄图通过强大的议程设置能力把莫须有的“问题”和“罪责”都归咎于中国

    一些西方媒体企图通过强大的议程设置能力,把其抗疫不力引发的民众不满和社会矛盾转嫁到中国。一些西方国家将新闻置于西方思维和价值观的评判之下,把中国对世界各国的援助污名化为“赎罪”;以官方“放料”—媒体加工—政客呼应为基本套路,企图进行话语垄断,从舆论上把中国栽赃为一切责任的最终承担者,对中国展开舆论攻势。

    对中国进行“污名化”“标签化”,将疫情“政治化”。通过控制舆论传播“政治病毒”,进行“政治讹诈”。以百年前的“黄祸论”口吻,污蔑中国人传播病毒,利用病毒妖魔化中国,炮制和传播“阴谋论”,一再诋毁中国。一些美西方政客污蔑中国掩盖真相导致病毒蔓延,认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中国的一次“肇事逃逸”,把莫须有的“问题”和“罪责”都归咎于中国。

    多种甩锅中国论调粉墨登场。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西方媒体与政客先后炮制出“中国隐瞒论”“中国误导论”“中国责任论”“中国赔偿论”“劣品出口论”“口罩外交论”等多种论调,从新冠病毒起源、蔓延及防疫责任等多方面歪曲事实,尤其是一些美国媒体,进行甩锅中国表演,妄图抹黑、污蔑中国。

    西方媒体对华攻击源于几个“老问题”

    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冷战思维”没有变。西方国家对中国充满偏见的意识形态思维依然存在,“中国威胁论”非但没有消失,反而有了新延续、新变种、新版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美国等西方国家视中国为战略竞争对手,通过各种方式阻碍中国发展,这已成为超党派共识。

    西方国家在国际舆论上奉行“双重标准”的做法没有变。西方国家崇尚个体主义价值观,否定人的社会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疫情防控。西方国家的“双重标准”表现形式不一,但万变不离其宗,即“盟友”与“非盟友”的二元对立,核心是“西方中心论”。西方国家的“双重标准”使国际规则不断遭到破坏。

    美国大选打“中国牌”的策略没有变。美国总统大选素有打“中国牌”的传统,“中国牌”成为两党参选人展现所谓“强大领导力”的选战工具。美国共和党为了赢得2020年大选,精心策划选举策略,把矛头再次指向中国。新冠肺炎疫情给特朗普连任带来不确定因素,将疫情政治化、重构符合自身政治需要的“抗疫叙事”、守住共和党在2020年总统大选中的基本盘成为其主要选举策略。把应对疫情不力的责任推给中国成为共和党急迫的政治需求。

    “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没有变。近年来,中国在国际传播方面采取了许多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西方国家媒体在国际舆论格局中的强势地位并没有改变,西方媒体报道经常误读中国,甩锅中国。总体看来,国际舆论环境依然对中国不利,中国媒体的国际传播能力仍显弱势,在重大舆论斗争中的话语权有待提高,对国际主流社会的影响力有待加强,做好国际传播仍然任重道远。

    有效把握国际舆论传播规律,切实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舆情的应急意识,不断提升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不仅事关全球合作抗疫,也事关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的塑造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因此,我们必须把握国际舆论传播规律,不断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和水平。

    有效把握国际舆论传播规律。近年来,网络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全球媒体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传播载体和技术更新加快,传播内容更多、速度更快、渠道更广、范围更大,国际舆论的生成更加难以预测、舆论背后的力量更加错综复杂,舆论演变的速度加快,情感宣泄压倒理性商谈。对此,需要洞悉国际传播机理,坚持事实澄清与价值引导并重、积极回应与议程设置同步,根据不同国家不同群体的思维习惯和接受特点对国际传播内容进行优化调整。

    切实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舆情的应急意识。充分认识国际舆情的复杂形势,善于捕捉舆论陷阱的逻辑破绽,建立应对重大公共事件对外传播协调机制。在全球抗疫背景下,以事实、数据、国际组织与国际论坛的权威主张以及国外理性公正的舆论等为依据,对一些西方媒体的诬蔑、诋毁、甩锅予以有力反驳;充分利用境外合作媒体资源和共享平台,做好同疫情防控相关的公共外交、同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沟通协调,争取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大力实施“精准传播”策略。媒体融合发展深刻影响、推动其内容和形式创新,互联网传播形态的视听化加快了网络舆情与舆论转化的速度。为此,需要坚持分众化、差异化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制定报道策略,贴近不同平台、不同国家受众的接受习惯。采取不同的传播策略与传播方式,逐渐从“大水漫灌”转变为“精准滴灌”,使传播更加有效。鼓励动员国内各界专家学者及对华友好的境外专家学者在海外传播平台上发声,形成传播合力,以“多声部”“立体声”回应国际舆论。

    不断提升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及国家形象塑造带来了新挑战,但也带来了新契机。为此,需要主动回应国际关切,做好公共外交和国际传播工作,探索讲好中国故事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搭建和拓展讲好中国故事的渠道与平台,发挥媒体形态的比较优势。不断提升叙事能力和表达水平,找准诉求契合点、情感共鸣点,讲好中国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推动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治理作贡献的生动故事,为中国和平发展营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

    (作者为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注:本文系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研究”(项目编号:17KDB040)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人民日报》,2018年8月23日。

    ②"West's pandemic falsehoods debunked", Global Times, April 17, 2020.

海外华人面临的这些困境
海外中国留学生接受抗疫大考
面对负面国际舆论,中国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