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生态文明视域下科技创新的困境及对策

高欢欢 《 人民论坛 》(

    核心提示: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涨,生态文明应运而生,这是不同于工业文明的另一种进步,但在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和激烈竞争的今天,生态文明和工业文明存在诸多矛盾和冲突,使科技创新面临着发展困境。对此,可结合我国工业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情况,应将生态伦理纳入科技伦理的范畴,在价值观上将科技创新与生态文明进行统一;加强科技创新与生态学相关领域的结合,向绿色科技方向发展;注重对传统科技领域的创新升级,使其与新兴科技领域有效衔接。

    【摘要】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涨,生态文明应运而生,这是不同于工业文明的另一种进步,但在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和激烈竞争的今天,生态文明和工业文明存在诸多矛盾和冲突,使科技创新面临着发展困境。对此,可结合我国工业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情况,应将生态伦理纳入科技伦理的范畴,在价值观上将科技创新与生态文明进行统一;加强科技创新与生态学相关领域的结合,向绿色科技方向发展;注重对传统科技领域的创新升级,使其与新兴科技领域有效衔接。

    【关键词】生态文明 科技创新 绿色科技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推动社会生产持续发展。科技创新则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促进科技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但人类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尤其是在生态环境方面,自然资源锐减和枯竭、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严重威胁当代人的生存空间和身体健康,更会影响后代的持续发展和永续生存。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涨,生态文明应运而生,这是不同于工业文明的另一种进步,但在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和激烈竞争的当下,生态文明和工业文明存在诸多矛盾和冲突,使科技创新面临着发展的困境。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科技创新面临三重困境

    在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浪潮中,科技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污染已逐渐显现,引起人们的反思和批判,从而使科技发展和创新面临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生态文明引发的科技批判对科技创新带来的积极性挫伤。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认识的加深以及解决问题的迫切需求,对科学技术推动下的工业文明批判的声音也越来越大,生态文明成为科技批判的有力武器,这些批判的声音里,有生态文明的理性呼吁,但也不乏矫枉过正的感性批判,都在不同程度上挫伤了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科技批判被断章取义地解释。马克思和恩格斯就科技与人、科技与自然、科技与社会、科技与资本等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论述,指出机器和大工业生产对社会关系的巨大影响和给工人阶级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即阶级分化和人的异化;同时造成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失衡,即自然界的异化。马克思的科技批判并不是针对科技本身,而是对科技的资本主义式运用进行批判。在生态环境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势下,部分学者曲解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念和科技批判的原有之义,从而陷入反科学主义和悲观主义的认识根源和逻辑错误,挫伤了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使科技创新面临尴尬的境地。其次,极端环保主义者对现实生态环境问题的武断分析。一些较极端的环保主义者打着绿色的旗帜,全盘否定当下已然形成的工业文明体系。此外,部分追求自我个性和标新立异的人,也加入盲目科技批判的行列,引导更多的人展开批判,形成了对科学技术创新的无形阻力。最后,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一些商家利用科技成果牟取暴利而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行为,使人们对科技创新产生了质疑和抵制。

    第二,生态文明建设的环保要求提高了科技创新的技术性难度。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一部分,科学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产物,技术是人类改造自然的途径,科学技术发展和创新有助于提升社会生产力水平。在生态文明视域下,科技发展和创新不仅要服务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升,还需兼顾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因此必须在技术上进行突破,以实现两者的平衡和兼顾。在国内环保标准的不断提高和国际技术竞争的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一方面,国内不少生产型企业和能源工业面临环保整治,需在技术上有所创新和突破,以满足新的环保要求。另一方面,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由此产生的国际竞争也更加激烈。我国的科技创新不仅要克服生产力提升和环境保护的双重指标,还要受到来自国际上的正当和非正当的竞争压力。

    第三,传统科技领域和新兴科技领域的交错带来的矛盾性选择。进入新世纪以后,以信息技术、空间技术、生物技术和新能源为代表的新技术百花齐放,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传统科技领域不再备受重视,这种“喜新厌旧”的研究偏向使科技创新面临一个向左还是向右的选择题,新领域的突破过于急切,传统领域的升级也迫在眉睫,给科技创新带来方向性的迷茫。

    首先,新技术领域突破的急切心理,使科技创新的周期被不断压缩。由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性,使得新兴技术领域需要以创新突破来改善传统工业生产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并通过科技创新来实现生态文明和工业文明的相互统一,这种迫切的现实要求和国际竞争的巨大压力,使科技创新必须最大限度缩短周期,于是一些科技工作者扎堆在新技术领域,以急功近利的心态从事研究,往往会忽视全面性和可行性,违背科学发展的规律。其次,相对于新技术领域的“门庭若市”,传统科技领域显得异常冷清。一方面是因为传统科技领域已经很难有超越性突破,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些领域在目前的工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由此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备受诟病,降低了科技工作者进行创新突破的积极性;此外,随着各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传统产业生产出来的建材、金属、化工相关的产品需求不断减少,逐渐成为夕阳产业,甚至成为环保整治的关停对象。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科技创新对策

    针对如上生态文明视域下科技创新面临的困境,结合我国工业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情况,应将生态伦理纳入科技伦理的范畴,在价值观上将科技创新与生态文明进行统一;加强科技创新与生态学相关领域的结合,向绿色科技方向发展;注重对传统科技领域的创新升级,使其与新兴科技领域有效衔接。

    将生态伦理纳入科技伦理范畴。过去的科技伦理关注的是人的问题,在生态文明视域下,科技伦理应更多地关注生态环境问题,因此需要将生态伦理纳入到科技伦理的范畴,让科学技术工作者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和世界观,只有用生态文明意识武装头脑才不会在创新的道路上偏离主线。此外,科技工作者除了应秉承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理性之外,还要培养良好的人文关怀,将生态文明建设视为造福全人类的伟大事业,而不能仅仅将其视为一项不得不执行的技术难关。

    加强科技创新与生态学领域的结合。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全民性工程,因此在科学技术领域,科技工作者更应该牢固树立绿色科技观,主动关注和学习生态学领域知识,从而在科学研究中更好地兼顾生态环境方面的影响,在技术创新的源头打好环境友好的底子。列宁的生态自然观提倡利用科技成果改善生态环境,这种生态文明思想也是当代科技工作者应该具备的,并在加强各领域科技创新与生态学领域的结合方面将其践行。

    注重传统领域与新兴领域的衔接。虽然新兴科技领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但仍面临技术不成熟且无法大规模运用的情况,离不开原有的传统领域的支持。因此,需革新传统技术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最大程度降低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而不是一味在新兴技术领域扎堆,却不注重对传统领域的改善。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潮中,应该实现传统技术的升级,与新技术领域衔接起来。此外,我国仍存在一定的产学研脱节的现象,很多先进的科技成果仅在实验室内成形,无法推广到实际的社会生产中去,导致虽然科技研究和创新走在前列,但生产运用的大多是传统技术,仍然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和污染。因此,加强产学研的结合和衔接,使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新技术真正运用于实际生产,是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必须重视的课题。

    (作者为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参考文献】

    ①薛勇民、张建辉:《当前生态危机的科技理性批判》,《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7年第2期。

    ②毛勒堂、董美珍:《对“科技批判”的批判》,《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3年第2期。

重大危机中如何激活社会组织的力量
新时代科学家需要具备怎样的精神
科技创新的思想变革、实践逻辑与价值向度
生态文明视域下科技创新的困境及对策
乡村振兴背景下阜阳乡村治理的路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