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地方政府如何提升对外交往能力

程 铭 《 人民论坛 》(

    核心提示: 地方政府在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日益成为对外合作的重要参与者,但对外交往能力的不足已成为掣肘地方对外发展的突出性问题,地方政府有必要从创新政府思维、加强外事人员队伍建设、改革政府对外工作机制等方面提升对外交往能力,使地方政府的对外活动成为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摘要】地方政府在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日益成为对外合作的重要参与者,但对外交往能力的不足已成为掣肘地方对外发展的突出性问题,地方政府有必要从创新政府思维、加强外事人员队伍建设、改革政府对外工作机制等方面提升对外交往能力,使地方政府的对外活动成为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关键词】地方政府  “一带一路”  对外交往    【中图分类号】D81    【文献标识码】A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为配合国家整体建设布局,各地方政府纷纷积极主动投身于“一带一路”建设之中,根据自身特点拟定对接方案、确立对外合作方向。“一带一路”建设为地方政府深化对外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同时也对地方政府对外交往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地方政府对外活动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服务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国家已经构建出“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主体合作框架。通过打通六大国际经济合作走廊,畅通六大路网,培育若干支点国家和港口,从内陆和沿海两个方面来打造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这一整体发展布局基本涵盖了国家的各个地区,为各省市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参与各项建设带来了重大机遇,各地方政府也积极参与制定本地区的对接方案。如新疆研究制定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总体规划,深化与中亚、南亚、西亚等国家的交流与合作;福建出台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方案,全面提升与东南亚、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水平;黑龙江也提出了“龙江丝路带”的建设计划,积极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建设,深化对俄合作。地方政府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将肩负更多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职责,这也迫切要求地方政府能肩负起这项职责,具备相应的对外交往能力。

    推进国家公共外交发展。“一带一路”作为联结众多国家、融通多元文明的倡议,要得到更多国家的理解和认同,首先要能够全面清晰地阐明“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和“五大共通”的合作模式,这不仅是国家外交的重要任务,也是公共外交发展的重要方向。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情复杂、文化多样,要准确研究沿线国家的特点和需要,用对方国家能接受的语言和方式进行宣传和活动,做到增信释疑与精准对接相结合。地方政府作为与不同区域沿线国家具体合作的主要行为体,其对外交往的能力、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贯彻与落实情况都将直接影响到对象国家对这一倡议的整体认知。

    构建次区域合作机制。地方政府进入国际舞台、参与国际合作是当代国际交往中较为突出的现象,在亚洲区域合作过程中,中国地方政府所发挥的作用不可忽视。目前,我国参与的国际次区域合作主要有图们江地区的经济合作、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经济技术合作、中越“两廊一圈”经济合作、环阿尔泰山经济合作以及中亚地区的经济合作。按照“一带一路”建设的规划,要打通六大国际经济走廊,涉及到中国西北、西南、东北三个区域的建设发展与对外合作,地方政府的跨境合作将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间协议推动的合作也将从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安全、社会、环境等诸多领域,地方政府如何进一步推进国际次区域合作机制的建立,制定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的规划,也亟需地方政府深入思考。

    地方政府在对接“一带一路”建设、开展对外活动中存在的不足

    对外活动能力有限。长期以来地方政府的职能主要集中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大方面,虽也有对外交流活动,但多为跟随中央政府被动参与,对涉外事务的专业工作关注有限。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地方国际化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发展,地方政府的对外交往自主性和热情日渐提升,但与之相匹配的交往能力却明显不足,且各地方政府间的非均等化问题更为突出,受制于地缘和发展政策的影响,内陆省份的开放化水平、国际化意识和对外交往经验普遍弱于沿海省份,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主要涉及广大中西部及东北地区,这些区域的地方政府在对外交往时可调动的资源有限,对外塑造能力偏弱,对外交往的效能不明显。

    缺乏对外交往具体实施方案及相关研究。各级地方政府虽然都制定了与“一带一路”相对接的总体方案,但多为宏观规划,只关注本地方与国家“一带一路”之间的关系,建设定位都集中在经济、交通、文化的中心和重要支点上,往往出现相邻省份之间定位重叠或相近的状况,而缺少突出本地方区位特点的对外合作细化实施方案,对对象国家的国情、文化、产业、产能等具体研究规划更是少见。此外,当前市场竞争严峻,地方性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能否应对国际市场的挑战,综合分析复杂的国际关系,化解国际市场不稳定因素,也取决于地方政府能否做好协调引导,给予其及时有效的信息参考,这也是地方政府在推进本地方对外合作时普遍存在的问题。

    专业外事人员不足。地方政府对外交往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主要源于专业人员的不足。“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各级地方政府更具国际视野、谙熟国际规则,这就需要大量熟知国际规则、交往礼仪和国际关系专业知识的人员参与其中,而在地方政府中这类人员的储备是短板,也非重视的方向,在地方公务员的招录计划中,除需求一定的外语专业人员外,很少招录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外交学等专业人员,这也直接影响了地方政府的外事决策水平和执行能力。

    地方政府在对接“一带一路”建设中如何提升对外交往能力

    创新地方政府思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地方政府要面对的问题也日益增多和复杂,囿于传统的对内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在国家治理的大框架下,地方政府也要扭转权力管理思维,不断提升自身的治理能力,这要求地方政府在地方规划和协调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不仅要加强与中央、其他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等组织和机构的沟通与协调,还要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总体要求下,加强与境外相关组织和机构间的往来与合作,精准定位,发挥区位合作优势,创新治理方式和治理工具,使地方政府对外交往能力成为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加强地方外事人员队伍建设。地方政府应根据本地区的实际需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养相关外事人员,储备人才力量,为地方政府对接“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专业支持和人才保障。在人才培养上可依托本地高校、科研院所或党校等单位对政府人员进行应对国际交往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也可委托国家外交部、商务部等部委对地方外事干部进行专业训练。在人才储备上,地方政府应建立健全外事专业人员的引进和留住政策,创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工作环境,从而建立起一支专业性强、梯队结构合理的外事人员队伍。

    改革地方政府对外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协同工作平台。配合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地方政府在对外交往能力建设中应突出协同思维,可尝试在地方层面建立对外交往协调部门,整合涉外职能,理顺地方各职能单位涉外部门间关系,加强政府涉外职能部门与企事业单位、各类社会组织、相邻地方政府的沟通与协调机制的建立,在协商的基础上实现协同,不断深化与“一带一路”对象国家相关机构和部门的合作。二是建立风险防控体系。地方政府应做好对接沿线国家的国情研究工作,做好应对对象国家国内政治变动的各项准备工作,建立预警机制,并能及时通过协同平台向各相关单位发出信息,降低合作风险。三是加强地方政府对外形象管理工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家要讲好中国故事,地方政府应努力讲好与沿线国家共同的故事,做好与对象国家的媒体、企业、社会组织、公众等社会力量的交流推动工作,赢得对象国家的情感认同,在地方政府形象塑造的过程中助力国家公共外交的发展。

    (作者为东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讲师)

    【注: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指导)项目“黑龙江省深化东北亚区域合作战略研究——基于地缘政治的分析”(项目编号:1254401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周平:《当代中国地方政府》,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

    责编/陈楠  潘丽莉    美编/于珊

中国家庭债务激增的成因和化解对策
国企海外投资要警惕哪些恶意指责
地方政府如何提升对外交往能力
以中心城市建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京津冀协同推进雄安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着力点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困境与出路
发展民宿旅游 助力乡村振兴
深化农村土地改革重在制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