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将思想政治建设贯穿于人才工作全过程

马抗美 《 人民论坛 》(

    核心提示: 思想政治建设在党和国家改革发展中具有“生命线”的时代意蕴,加强人才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不仅具有必要性,更具有紧迫性。针对目前思想政治建设在人才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人才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亟待加强和完善。

    【摘要】思想政治建设在党和国家改革发展中具有“生命线”的时代意蕴,加强人才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不仅具有必要性,更具有紧迫性。针对目前思想政治建设在人才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人才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亟待加强和完善。

    【关键词】人才队伍  思想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建设   

    【中图分类号】D620    【文献标识码】A

    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素质的统帅作用,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是习近平人才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多次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的重要思想,深刻阐释了新时期人才思想政治素质的基本要求,彰显出思想政治建设作为党和国家改革发展中“生命线”的时代意蕴,是当前加强人才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加强人才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第一,思想政治素质是人才成长与发展的统领性要素。根据人才学的研究,思想品德是人才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在处理与社会、他人和周围事物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思想特点和行为习惯,包括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政治品德决定了人才基本的政治立场和态度,为人才确定服务对象和确立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提供方向,是人才成长和发展中最强有力、最持久的内在动力。职业道德决定着人才的职业态度、职业情感和从业行为及习惯,与专门人才的成长成才关系最为密切。社会公德决定着人才在日常社会公共生活中的行为表现。

    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虽然有着不同的内容,但在相互联系中决定着人才创造性劳动的方向和动力,是人才成长和发展的统帅和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指出,“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既要在大事上看德,也要在小节上看德”。思想境界上的差别,必然导致行为方式上的差别,从而造成行为结果的巨大反差。思想品德素质的提升会激发人才的创造潜力和积极性。而一旦缺失,不论哪种类型的人才都会在发展道路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极有可能成为人才的“阿喀琉斯之踵”。由此可见,思想政治建设能够为人才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促使人才的知行转化,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和核心目标。

    第二,人才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特殊的社会影响力。人才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从整体上来看,其素质要高于、优于一般人。因此人才的社会作用不仅表现为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而且还表现为社会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倡导者,对社会风尚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明显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往往被看作是社会精英、事业成功的代表,其理想信念、职业操守,乃至社会公德包括对家庭的态度,都对社会成员有着特殊的影响力,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一旦在他们身上出现了道德失范,就会造成人们思想上不同程度的混乱,从而动摇人们对现有的社会道德规范的信任。因此,越是高层次人才,越要重视思想品德素质的塑造,这也是人才的一种社会责任。

    第三,思想政治建设是人才队伍建设的时代命题。现实世界是一个多元化的、充满各种诱惑的时代,人才也并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党政人才、科技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中都有人出了各种问题。究其原因,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人恰恰是思想品德方面出现了偏差。由于缺乏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各种问题的出现就在所难免。人才的知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纵然知识再多、能力再强,一旦缺乏坚定目标和正确方向的指引与规约,将难以发挥人才应有的正能量作用,相反可能沦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甚至是祸国殃民的危害者。这些人才异化的现象给我们敲起了警钟。强化人才在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伦理方面的示范和推动作用,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

    当前我国人才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受思想观念、文化氛围、体制机制等综合因素的影响,目前思想政治建设是人才队伍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思想政治建设在人才开发中的作用认识不足,重人才的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轻思想政治素质的塑造;重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忽视其在人才管理和开发中的功能。二是人才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力度不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利益的多元化、思想的多样化已成为普遍现象。然而,面对新的形势,人才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却出现了“无用论”“回避论”“形式化”等不同程度的弱化现象。三是人才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针对性不强。人才现象是最复杂的社会现象,其成长成才是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而社会分工所造成的人才分化,又使得不同类型的人才各具特色。用千篇一律的、说教式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四是协同配合不够。人才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曲折反复的过程,是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统一。然而在现实中,从实施的主体到人才成长的各个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往往相互脱节、单打独斗,难以相互支撑和配合,形成合力。

    这种困境的形成,虽然有着各种复杂的原因,但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毋容置疑,社会越是多元化,就越需要有共同利益和价值观的引领。所以我们要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建设的方式方法,体现思想政治建设的时代特征。

    加强人才队伍思想政治建设要加强体制创新、观念创新、制度创新

    体制创新:坚持大方向,凸显党管人才的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四个服务”不但是对高等教育的要求,而且是当前我国人才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宗旨。“四个服务”还集中体现了党管人才的着力点。从“党管干部”到“党管人才”,充分反映了党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其制度优势逐步显现出来。党在“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基础上,还有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应当管人才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即管方向、管根本。这是我们党自建党之初就形成的看家本领和独特优势。各级党组织在制定政策、创新机制、改善环境、提供服务等各项人才工作中,都要把思想政治建设贯穿始终。

    观念创新:确立人才主体地位,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加强人才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不是为了管住人才,而是要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这就需要有更长远的眼光和更广阔的胸襟,树立人才主体意识。人才的主体地位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从经济形态上说,人才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财富,最重要的资源。从政治形态上看,由于人才的创造性劳动的特点(开拓性、探索性、创新性),他们要付出更多的体力和精力,要面对更多的挫折与失败,要承担更多的风险和压力。对人才主体权利的确认和尊重、实现和保障就成为人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教育形态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但这种工作不是一部分人高高在上的去教育另一部分人,更多的是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要真正树立人才主体意识,就要求我们放下身架,从尊重人才的尊严、权利、需要和发展出发,在平等的前提下与人才进行思想交流和情感沟通,在真诚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的过程中,增强人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的认同感,从而发挥思想政治建设价值导向的重要作用。

    制度创新:坚持德法并举,为人才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2017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视察时的讲话中,“德”和“法”是两个重要的关键字。在治国理政的层面,强调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在法治人才培养层面,强调立德树人、德法兼修。法安天下,德润人心,人才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也必须坚持德法并举。人才的成长规律表明,思想观念的发展变化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人才队伍中出现的问题有些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完全适用于法律加以解决。持之以恒、润物无声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在问题萌发之初及时帮助人们发现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引导人们主动加以修正,从而避免问题的严重化,这对人才来说是一种重要的关爱和保护。但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万能的。有些现象表面上看是道德问题,但背后还有制度设计问题。因此,法治化、制度化是人才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最根本的措施。按照人才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目标,通过制度创新提高人才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有效性,是十分紧迫的任务。

    当前人才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制度创新,首先应当把对人才思想政治素质的基本要求明确化、规范化,充分发挥制度的引领、规范和约束功能。其次要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和市场运行规律,破除不符合人才规律的制度,提高制度的科学性、可行性。最后要增强人才制度的配套性,把思想政治素质的统帅作用贯穿于人才的培养、选拔、评价、激励等各个环节。

    努力实现人才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三个转变

    由突击型向建设型转变。思想政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以往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突击性。如某一纪念日的庆祝活动、应对上级的相关检查、参加各种评比等。虽然这种工作方式也能够产生一定成效,但不易持久且容易出现反弹,甚至出现工作上的空白。思想政治建设并不排除必要的突击性工作,但必须要有系统的思考,整体的规划,如果各自为政,就事论事,只抓一点,不及其余,就会导致思想政治建设的链条断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大会上把人才工作形象的比喻为“就像接力赛一样,第一棒跑到了,下一棒没有人接,或者接了不知道往哪儿跑。”因此要突出人才思想政治建设中各种因素的关联性,在人才的培养、选拔、使用、评价、激励等各个环节都要体现出统一的目标和价值导向,使思想政治建设贯穿于人才工作的全过程。

    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组织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计划经济下人员的单位终身归属已为合同、契约所取代,利益分化越来越明显;人才流动越来越频繁,日益成为人力资源配置的调节器;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这些变化都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与在校大学生相比,各类人才个性更鲜明、思想更活跃、人生阅历更丰富、知识结构更立体、需求更多样。这就要求我们深入研究人才成长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自觉运用规律指导实际工作。不同类型的人才有着不同的思想行为特征, 习总书记曾深刻阐释了新闻人才、政法人才、军事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校人才、青年人才等不同人才的素质要求,特别强调了思想政治素质的侧重点。只有遵循其成长规律,紧密结合时代特点和人才需求,实行分类指导,才能切实增强实效性。

    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当今时代千变万化,人才的思想也处于高度活跃状态,会随时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和困惑。思想政治建设要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首先就要求我们要主动作为,在与人才的密切接触中,了解人才的所思所想,发现其兴趣点和关注点,及时回应当代人才内心中的困惑和期待。其次,主动型思想政治工作还要求我们变单向型工作方式为双向、多向型工作方式,把简单的说教变为渗透启发,把强制要求变为善意疏导,把枯燥无味变为生动活泼,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传统工作方法与网络新媒体工作平台结合起来,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只有坚持不懈地抓实抓好思想政治建设,不断提高人才的思想政治素质,引领人才其他各项素质的全面提升,才能使人才队伍焕发出更大的活力。这不仅是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时代需要,也是人才成长的必由之路。

    (作者为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原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教授、博导)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人民日报》,2016年12月8日。

    责编/孙娜    美编/于珊

将思想政治建设贯穿于人才工作全过程
优秀人才最看重什么
城市社区为何热衷于网格化管理
城镇化建设不能忽视传统村落保护
让乡规民约更好助力农村社会治理
积极培育现代村规民约
如何优化养老保障“三支柱”
为何要加强社会服务专业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