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霞
【摘要】担当精神是共产党人从历史中继承的优秀品质。敢于担当型干部要兼具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以及个人修养。识别敢于担当型干部,需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需要通过实践的检验,需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
【关键词】敢于担当 干部 识别 【中图分类号】D630.3 【文献标识码】A
从境界、能力、自律三个维度识别与考察敢于担当型干部
敢于担当型干部应当从境界、能力、自律三个维度来识别与考察。境界就是政治素质、胸怀与格局;能力就是业务素质、本事与水平;自律就是个人修养、修为与品性。
境界是一个人的思想高度和宽度,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境界其实可以从一个人稳定的性格特征来解释。人的性格可分解为四个方面,即性格的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其中态度特征是性格的核心。态度直接表现了一个人对事物所特有的、比较恒常的倾向,同时态度也决定了性格的其他特征。一个人对社会、对集体的态度是最为重要的态度,如果一个人对社会、对集体有责任感,那么他一定是一个认真负责、有担当、有情怀的人。
一般来讲,一个人对待职业大致存有三种境界(态度):一是对从事的职业具有一种使命感。作为党的干部,其使命感来自于党的历史使命,怀揣这种使命,必然对天下苍生负有沉重的责任感和伟大情怀,必然坚信与坚持党的事业。在这种使命感的驱动之下,人可以为了一个梦想、一个理想、一个愿景拼命工作,勇于担当、不畏艰险、不计得失,为实现历史使命不惜付出一切。二是对从事的职业具有一颗事业心。所谓事业心就是将事业成功视为人生成功的目标和方向,为了取得事业成功,可以勤勉工作、认真负责、努力奋斗。三是仅仅将所从事的职业视为个人的一份工作、一个饭碗,保住饭碗即可。三种境界决定了三种态度,三种态度决定了三种不同的担当状态。
作为敢于担当型干部,其至高境界是对从事的事业具有一种使命感,至低境界是对从事的工作存有一颗积极进取的事业心。敢于担当就是要坚持原则、认真负责,心怀天下,在其位谋其政,忠诚履责、尽心尽责,不计较个人得失,不为名利所左右。如果一个人只为一己私利忙碌,患得患失,一切算计均以私利为权衡,这样的人是不堪担当的。就此,从境界上讲,敢于担当型干部要具有信仰坚定、胸怀宽广、心系人民、忠诚事业的特质。
能力。担当不是空话,需要能力,有能力才能担当得起。同时,担当也不是胡干和蛮干,其既需要能力,也需要智慧。作为敢于担当型干部,在能力上要具备相应的水准,主要是具备四方面能力:一是领导能力。对事物要具有一定的把握能力、谋划能力。二是执行能力。要有把决策变为现实的能力,可以通过一定的措施、方法实现决策,实现蓝图,也就是谋实的能力。三是业务能力。对所从事的岗位工作或业务,至少要应知应会,较好的可以成为行家里手,最佳的则是可以成为专家顾问。敢于担当型干部要懂得从事行业或专业的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四是吸纳智慧的能力。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即便领导也是如此,因此,要善于倾听不同声音、不同意见,集思广益。总而言之,从能力上讲,敢于担当型干部要具有能创新、善思考、会管理、懂业务、常吸纳等特点。
自律。担当是为民担当,为党的事业担当,不是为一己私利而担当,因此,担当是具有正面的、积极的社会价值取向的。基于此,能尽担当之责的人必然要注重修身厚德、严以律己。从这个角度上讲,担当者必须具有一份修养与自觉。这份修养与自觉来自于正确的人生三观,来自于不断的道德修身,来自于党性修养,来自于对党纪党规的敬畏,同时也来自于对国家法律法规的自觉遵守。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敢于担当,首先要党性坚强。”打铁还需自身硬,干部要敢于担当,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利益观,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清白做人、诚实做事,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廉洁为公。一言以蔽之,敢于担当型干部在自律方面要具有党性意识强、道德修养好、品性端正、为人正派等特点。
如何识别敢于担当型干部
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促进干部敢于担当就要建立一套鼓励干部重实际、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效的评价激励机制。敢于担当型干部一般不会是溜须拍马之徒,他们在工作中往往表现出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而这难免会得罪人;敢于担当型干部一般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强,而担当常常与风险责任相伴,难免会出现工作失误,遭遇挫折。因此,构建敢于担当型干部评价体系,需要打破一些传统的陋习和不合时宜的规则。一是要避免以领导个人的亲疏好恶选人用人,要从事业大局、个人品性、能力水平等方面综合衡量干部,公正选拔,无私用人,使敢于担当型干部真正受到鼓励、褒奖和重用。二是要识别好大喜功的担当和胡干蛮干的担当。不可否认,“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豆腐渣工程”等都是长期存在的现象,一些干部急功近利,乱作为、胡作为,对于这些所谓的担当干部要高度警惕和严加识别,不能让伪担当干部受益而让真干实做的担当干部吃亏。
实践是检验干部的最好标尺。识别敢于担当型干部的最好尺子,就是看其过往的工作表现,了解其境界、能力、业绩、素养、品性。职业态度是一种稳定的状态,敢于担当不是装出来的,也不是秀出来的,装秀一次尚可成立,次次装秀却是难以维持的。因此,从其长期一贯的工作表现是可以考察出一个干部是否做到“讲实话、干实事,敢作为、勇担当,言必行、行必果”的。识别任用敢于担当型干部的关键,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端正用人观,要把为实践所证明的、为群众所拥护的担当型干部选用起来,不断优化我们的干部队伍。
群众是衡量干部的公平秤。识别选拔敢于担当型干部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选拔体系。这个体系首先要明确识别主体,除了相关组织部门和相关领导外,拟选拔干部所共事的同事、所服务的对象都是不可或缺的识别主体,换言之,就是要充分发挥群众在构建敢于担当型干部评价体系中的积极作用。事实上,目前的干部选拔制度已经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操作层面上还并不到位。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群众的评价较为软性化,缺乏明确的权重;二是选拔过程透明度不高,群众的评价意见往往不公开、不反馈,导致群众知道自己的个体评价,却不知道整体的评价;三是领导干部即“一把手”的意见往往占主要权重,极易导致 “一把手”说了算。俗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但这个“雪亮”不能只是说说而已,要让“雪亮”落地,就要在制度上“硬化”群众意见,真正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
(作者为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室主任)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网,2012年11月16日。
②《习近平强调:建设一支宏大高素质干部队伍》,新华网,2013年6月29日。
责编/孙渴 美编/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