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干部谈民生

民生周刊 2024年12月26日 Thu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下一篇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委书记 张全民 《民生周刊》(2024年12月26日 第 05版)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近年来,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始终将深化改革作为惠民生、促发展的关键一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2024年,知识产权强区、法治政府建设、家校社协同育人、信用评价、组合供地、充电桩下乡、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招投标规范化建设等8项民生改革事项获得国家试点。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推动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下一步,孝南区将坚持干字当头,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抓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充分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把“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扎扎实实落到实处。

    将改革作为惠民生的重要举措,民生工程一年接着一年做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抓住“一老一小”这个重点,更加精准有效地为群众排忧解难。

    改革能不能取得预期成效,关键是能不能促进发展、惠及人民。

    孝南区坚持改革“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的整体思路,将改革作为惠民生的重要举措,民生工程一年接着一年做,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

    聚焦吃住行。吃得好不好、住得暖不暖、出行顺不顺畅,这些小事里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实实在在、可见可知可感的民生。

    民以食为天,为了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孝南区在城区餐饮行业实行明厨亮灶、信用评级,加强食品行业智能化监管。在农村推动集体用餐安全智慧监管工程,做到17个乡镇场街203个村全覆盖。

    孝南是孝文化名城,孝亲、孝爱、孝德既是文化传统也是民生,更是德政。2023年以来,全区共建设106个幸福食堂,满足辖区17万60岁以上老人的进餐需求,用实际行动让孝文化薪火相传。

    安居才能兴业,2023年以来,孝南区陆续推出住房公积金适老化改造提取、提前提取、跨域提取、商转公,以及加装电梯、不动产票税票证分离改革、新建房和二手房带押过户等举措,其中仅商转公就节省购房贷款利息支出约1200万元,户均减少利息支出15.38万元,让人民群众住得舒适。

    2024年孝南实现全域公交,村村都有公交站,建成68个充电站、1550根充电桩,做到了城乡全覆盖,保障人民群众绿色出行,毛陈镇做到了村村都有充电桩,获批全国充电桩下乡试点镇。建设朱湖码头、华中地区最大的邮政分拨中心、铁路物流园,开展公转水、公转铁等多式联运,让人民群众行得安逸。

    聚焦文教卫。城以产兴,人以文名,孝南区将孝文化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提出打造“孝着办”营商环境特色品牌,推出“孝着办”企业开办、工程建设、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民生实事等一系列品牌。把“孝感元素、孝亲孝爱”理念全面融入政务服务、招商引资、招工引才、包保服务、政策推介等涉企工作,让“孝着办”可感可及可享。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近年来,孝南区广泛动用社会资源,组织专业团队,城乡联动建设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站和实训基地,呵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教育部门、关工委、共青团、妇联等17个部门齐抓共管,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全区义务教育学校中,共组建“教联体”28个,涵盖62所学校。建设普惠性幼儿园78个,占比85%。

    医疗作为民生重要组成部分,关乎每个人的生存与健康、每个家庭的幸福,孝南区先后投资30亿元,迁建市一医院、中医院、妇幼保育院等医疗卫生机构,同武汉市协和医院、同济医院、湖北省中医院等开展院院合作、院士专家孝南行等活动,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在辖区内,加强医共体建设,推动医学检验检测结果互认,每年惠及一万余名病患,减少病患开支1000余万元,推动城乡医疗信息、资源共建互享。

    聚焦康养游。健康关乎生活的质量,是人民群众关注的话题。民有所呼,政府必有所应,孝南区投资100亿元完成孝感母亲河—老澴河两岸综合治理,建成水清岸绿的澴河公园。投资30亿元,建成国内一流的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实行“全民家庭医生签约”,对职业病定期开展免费筛查和政策宣传服务,为企业职工免费体检并办理健康证,对公共场所实行卫生综合许可。

    老有所养、幼有所教,为照顾好辖区老年人生活,孝南区推出高龄补贴上门办理“免申即享”,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努力增加护理型床位数量,帮助失能老人提高生活质量。

    作为武汉的后花园,孝南充分运用自身旅游资源,建成金卉庄园、怡荷园、丹阳古镇、凤凰天仙城、熙凤水乡等文旅项目,运用大数据建设电子景区,实现“屏览澴川”“文旅槐荫”“槐荫船说”“红色印记”等场景应用,打造“董永故里欢迎您”的亮丽品牌。

    聚焦就业保资。孝南区始终将就业作为民生的头等大事,建成纸卫品、食品、建筑材料三大产业集群,首衡城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菜篮子,占地8000亩,吸纳3万人就业。

    孝南被誉为“中华纸都”,100多家纸品产业链供应链企业在孝南扎堆发展,吸纳两万人就业。

    孝南区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2024年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0754人,完成年度计划105%;工伤保险参保人数51513人,完成年度计划100%;社会养老保险发放4.47亿元,按时足额发放率和社会化发放率均为100%。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孝南不断加大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投资7.7亿元开展王母湖、野猪湖两湖保护,投资28.3亿元开展邓家河、滚子河两河流域治理,建成朱湖国家湿地公园,国家农业“两型”建设示范区,入选2024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

    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保障改革措施落实落地

    改革是系统工程,需要因地制宜,更需要系统推进,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保障改革措施落实落地。

    孝南区注重通过改革优环境、强保障。

    提供市场环境保障。孝南始终坚持将经营主体的感受作为第一感受、经营主体的反应作为第一信号,持续为经营主体创造良好发展环境,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系统帮助经营主体解决建设、生产、经营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2021年以来,孝南出台经济高质量发展“36条”、科技创新激励奖补“17条”、行政审批减免及中介服务奖补“16条”等惠企政策,每年拿出两亿元“真金白银”扶持企业发展。着眼经营主体生产要素需求,2023年推出用地、用工、用能、获得信贷等十大降成本行动,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30亿元,提供土地要素保障8000亩,企业用水用气价格降至全省平均水平以下,经营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下降15%。

    2024年,孝南推出市场壮体、跨境远洋、税惠春风等十大控制成本措施,持续为市场主体提供要素保障,助推发展。

    提供政务环境保障。政务环境反映的是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水平,也是政府的形象,孝南以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牵引,大力推行政务服务电子化,打破部门之间行政审批壁垒,做实做优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1589件事项实现无差别综窗受理,320件事项实现一事联办,2021年推出15分钟便民利企服务圈,方便群众就近办理。

    2022年,孝南推出下沉办,将区政务服务中心的事项下沉至乡镇办理,纾解中心压力,提升服务质效。2023年推出综窗改革,达到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规范性要求,政务服务达到国家标准。2024年推动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建设企业全生命周期亲清会商窗口,将人才、金融、科创、法律、中介等102项涉企事项集中到区政务服务中心办理,方便企业。

    提供法治环境保障。法治是公平正义的守护者,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2021年,孝南创新推出健全调解、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机制,成功创建全省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2022年,推行“首违不罚”“首违轻罚”“说理式执法”,形成柔性执法“四张清单”。2023年,探索建立行政复议应诉工作的“一链三环”工作机制。2024年首衡城设立“巡回审理点+法官工作室”,推动多元化调解,向首衡城项目企业与商户提供法律服务、定期送法进企业开展“法治体检”,服务企业健康发展。

    孝南创新推出知识产权民事案件“130”快审模式,实现知识产权民事案件“快立、快送、快调、快审、快判”,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有力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积极探索“工商联+公、检、法、司”护航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护航、联动、暖企、安商”新模式,为企业的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法治氛围;以联合执法、智慧监管、信用修复等方式全力护航企业正常经营,入企检查执法频次减少50%,商业纠纷化解平均耗时压缩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