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报道

民生周刊 2024年12月26日 Thu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上一篇   

高营养紫米种植助农增收致富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李雪 《民生周刊》(2024年12月26日 第 02版)

    “1000吨已入仓!”中辰农业(北京)有限公司负责人李艳敏指着身后的第4号粮仓说。

    在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西塘镇红菱村,这样的粮仓有9个,万吨稻谷得以恒温恒湿储存。今年,西塘镇与中辰农业合作试种的水稻新品种—高营养紫米丰收后,装满了4号仓。

    近年来,西塘镇筑牢“三农”压舱石,全力推进“非粮化”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补链建强现代农业,实现农业产值1.9亿元,稳居全县第一。2024年,依托红菱村及周边乡村的优质农业资源与发展空间,西塘镇与多家现代化农业企业合作,为当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提供更多新机会。

    在红菱村的一个水稻地块,农机收割作业已完毕。李艳敏手捧一把谷粒,搓开谷壳,露出黑亮饱满的米粒。

    李艳敏介绍,高营养水稻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联合培育,是国际上首个糊粉层加厚的水稻新品种。该品种的成功选育,探索了一条水稻育种从能量型向健康营养型转变的新途径。

    李艳敏对《民生周刊》记者说:“乍一看,高营养紫米并不特别,但它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远超普通紫米,目前每斤的市场价格达到30元左右,推动了农产品提质、种植户增收致富。”

    厚植现代农业土壤,一粒米串起一条产业链

    今年,嘉善水稻种植面积20.2万亩,其中机插秧面积约8万亩,高营养紫米是引进的新品种之一,种植面积1000余亩。

    5月,李艳敏和丈夫一同来到红菱村,负责试种468亩地。第一批稻苗下地,她就在稻田旁租了房,住了下来。从筛选、浸种、育秧,到插秧、拔草、施肥,再到收割、加工,李艳敏参与了稻米生产全过程,每天穿梭在水稻种植示范基地里,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李艳敏说:“七八月份,天气很热,早上5点就要到田里和农人们一起除草。”

    除了高温,“台风来的时候,把办公楼二层的栏杆都刮倒了,水稻也受损严重。即便如此,高营养紫米在西塘的首次试种,产量影响并不大,正常亩产800多斤,今年亩产700多斤,依然迎来了丰收,也从侧面证明了这一品种的优越性。”李艳敏说。

    受地理因素影响,嘉善地区雨水充沛,为确保紫米种植技术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在种植过程中中辰农业科研团队不断进行种植试验,深入分析当地气候、土壤对紫米种植的影响,为后续在浙江扩大种植提供有力技术指导。加工过程中,中辰农业使用AI智能靶向碾磨专利技术,保留95%以上富含原生纯天然营养的糊粉层,让人们吃到富含蛋白质、脂肪酸、膳食纤维、维生素、花青素等微量元素的优质健康型高营养食品。

    近年来,西塘镇整合资源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持续推进现代粮食全产业链、现代粮食智慧云仓和现代智慧生态农场项目建设,厚植现代农业土壤。

    李艳敏说:“高营养紫米在红菱村依托的是集粮食收储、烘干、加工、销售、物流等于一体的现代粮食全产业链集成创新项目,植入数控农场系统,实现1万吨稻谷恒温恒湿储存,每天240吨稻米清理保水烘干、100吨优质稻米加工,稻谷质量实时监测,是西塘打造稻米全产业链的重要一环。”

    一粒米串起一条产业链。如今,稻米收割入仓,李艳敏更忙了。

    采访期间,李艳敏正忙着打包新米样品,送到实验室,由专业团队对西塘的紫米进行成分测量,并根据其特性开发多元化产品系列,如原米、紫米片、代餐粉、紫米茶、紫米燕窝、紫米饭团等高营养紫米相关产品,提升粮食附加值,实现增产增收。未来,红菱村将增设电商渠道,让高营养紫米及其系列产品端上更多消费者的餐桌。

    为什么选种高营养紫米?

    水稻由糊粉层和淀粉胚乳两部分构成,淀粉胚乳的主要贮存成分为碳水化合物,而糊粉层位于种皮和胚乳之间,富含蛋白质、脂肪酸、维生素、膳食纤维等。水稻在加工过程中,大部分胚和糊粉层被抛光,人们食用的精米主要是淀粉胚乳部分,虽然口感好,但营养单薄,长期食用容易导致营养失衡。

    为了让最具营养的糊粉层变厚,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原院长、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刘春明带领团队踏上了创新水稻育种之路。

    刘春明和团队对水稻进行了化学诱变,让种子遗传变异的速度加快,并创制“半粒种子”的筛选方法,把一粒种子从中间切开,在切开的表面进行染色,人们吃的白米部分,也就是淀粉胚乳会染上蓝色,而糊粉层由于不含淀粉无法染上颜色,因此可以在显微镜下看到厚度变化。

    刘春明和团队共切开3.6万粒种子,找到了两个具有基因突变的种子:ta1突变体和ta2突变体。普通大米糊粉层只有一层,ta1突变体有3—5层,而ta2突变体有5—10层。

    “当看到希望的时候,我和学生们非常激动。我们追求的不是糊粉层加厚,而是营养的提升,我们发现种子里的蛋白、脂肪酸、维生素、微量元素、膳食纤维含量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刘春明说,目前我国居民消费的全米,主要以熬粥用的紫米为主,占到整个大米市场份额的10%,因此他们将这个重要的种质资源材料通过传统的杂交方式导入到紫米中,结合消费者需求培育新品种。

    又经过多年时间,刘春明和团队反复尝试,和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等机构研究合作,每年在北京、山东、海南等地进行穿梭育种,最终创制了亩产900斤左右,营养丰富、香味浓郁、产量较高的高营养紫米品种。

    高营养水稻是国际上首个糊粉层加厚的水稻新品种,从传统能量型水稻到营养健康型水稻的转变,经历了约18年。

    李艳敏说:“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不光要吃饱,更要吃好。这款紫米最大的特点是糊粉层厚和花青素含量高。普通大米只有一层糊粉层,而高营养紫米糊粉层却达到了5—10层。与普通全米相比,其主要营养成分提高10%—300%,比普通白米则提高了3—10倍。”

    订单回收助农增收,让村民的钱袋子更鼓

    嘉善历来有“浙北粮仓”的美称,而嘉善的粮仓则在西塘。红菱村土壤肥沃、水网密布,造就了得天独厚的水稻种植先天优势,是西塘镇最大的农业村,拥有全镇最大的水稻种植面积,约7500亩;土地流转面积近100%,水稻年产量可达5000吨。

    近5年,红菱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63.3万元增至861.8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2万元增加到4.3万元,先后获得浙江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浙江省最美农业绿色防控示范区、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等荣誉。眼下,进一步做强稻米产业链,西塘找到了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新的突破口。

    李艳敏说:“针对高营养紫米品种,我们推行订单式种植模式,和农户签订种植合同,还会邀请专业的农技专家团指导农户们怎么种。高营养紫米亩产800—900斤,稻米收割时,公司将按3元/斤的价格向种植户回收。回收价是普通稻米的两倍以上,因此高营养紫米的市场零售价格也相对较高。”

    种植期间,中辰农业雇用了当地近20人的农户团队,每天5点就开展插秧作业。“农户干活工资日结,每天260元,让农民的米袋子和钱袋子越来越鼓,是我们的目标。”李艳敏介绍,为稳定粮食生产,实现稻米产业富民,嘉兴积极落实粮食收益保障政策,在省补贴基础上,对全年稻麦复种、一季度旱粮种植、油菜连片种植面积在50亩以上的农业主体,每亩分别增加15元、40元和50元补贴,为春耕备耕立起“定海针”。积极服务“三农”,安排资金1048万元,用于政策性农业保险补助,支持扩大粮油类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新增水稻制种保险和水稻完全成本保额补充保险等险种的补助,让粮农吃下定心丸。

    2022年,嘉善县入选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名单,以西塘镇18个行政村为试点区域。近年来,西塘镇积极整合资源,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借力为农服务企业,倡导规范化管理,持续推进稻农旅融合发展,助力当地农民稳产增效。

    “西塘镇和中科院、苏州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合作,联合研究新型农业创新探索模式,从人才兴村的角度持续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将一、二、三产业进行融合,推动产学研发展,为乡村振兴作出西塘应有的贡献。”西塘镇副镇长杨宇说。

    如今,一个集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善治乡村于一体的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逐渐成势。高营养水稻的研发培育,有利于改善人民健康,符合国家提出的农业供给侧改革新要求,符合“藏粮于技”的国家方针政策。这既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从“吃得饱”向“吃得健康营养”转变的需求,又能带动种植端丰产增收,促进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