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报道

民生周刊 2024年11月11日 Mon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上一篇   

水利部三峡司副司长任骁军:

建立促进三峡工程安全运行和扶持库区高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畅婉洁 《民生周刊》(2024年11月11日 第 03版)

    今年是三峡工程开工建设30周年。三峡工程投入运行以来,发挥了“大国重器”的巨大综合效益。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省(市),持续推动三峡后续工作,不断改善提升百姓生产生活水平,促进库区人民安稳致富,全方位推动库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峡后续工作整体进展情况如何,有哪些成功经验?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怎样使三峡工程持续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近日,《民生周刊》记者专访了水利部三峡司副司长任骁军。

    三峡工程从规划设计到建成竣工,见证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发展,实现了亿万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

    民生周刊:今年是三峡工程开工建设30周年。请您介绍一下三峡工程的有关情况。

    任骁军:三峡工程是中国乃至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之一,从规划设计到建成竣工,见证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发展,实现了亿万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

    早在1919年,孙中山就在《实业计划》中提出了兴建三峡工程的设想。新中国成立后,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至1992年全国人大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三峡工程又经历了40余年的漫长论证。

    1994年,三峡工程正式开工;1997年,实现大江截流;2002年,首台发电机组吊装成功;2003年,实现135米蓄水、双线船闸通航、首批机组发电三大目标;2006年,三峡大坝全线达到海拔185米设计高程,大坝全线建成;2008年,开始试验性蓄水;2009年,完成初步设计任务;2010年,实现175米水库满蓄目标;2012年,地下电站最后一台机组正式并网发电,三峡电站实现全面投产;2020年11月,三峡工程完成整体竣工验收。

    三峡工程一系列里程碑式的事件,凝聚着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的心血、众多专家学者的智慧、全体三峡工程建设者的辛勤劳动,以及库区百万移民群体的巨大奉献。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三峡工程时强调:“三峡工程的成功建成和运转,使多少代中国人开发和利用三峡资源的梦想变为现实,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的重要标志。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优越性的典范,是中国人民富于智慧和创造性的典范,是中华民族日益走向繁荣强盛的典范。”“一个标志、三个典范”的高度评价,是对三峡工程重要战略地位的充分肯定,同时也为新阶段高质量做好三峡工程管理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今年是三峡工程开工建设30周年。回望过去,三峡工程建设离不开自力更生、迎难克坚的奋斗精神;展望未来,让承载几代人梦想的世纪工程发挥更大综合效益、促进库区的安稳发展,更需要齐心协力、砥砺奋斗!

    三峡后续工作开展十余年来,库区经济、民生、生态文明建设等取得显著进步,库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民生周刊:2011年,《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开始实施。三峡后续工作开展取得了哪些成效?

    任骁军:在2009年如期完成三峡工程初步设计任务以后,为确保三峡工程长期安全运行和持续发挥综合效益,2011年《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开始实施,实施期限为2011—2025年,规划投资1238亿元,涉及12个省份,重点范围是三峡库区,同时兼顾长江中下游重点影响区和外迁移民安置省份,重点任务包括移民安稳致富和促进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地质灾害防治、长江中下游影响处理、三峡工程综合管理能力建设和综合效益拓展研究等6个方面。

    2011年三峡后续工作开展以来,中央财政累计安排专项资金1210亿元,实施项目7400余个。

    根据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对《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实施情况评估结果,库区经济、民生、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进步,库区高质量发展获得新动能,移民和库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库区及中下游地质灾害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区域生态功能不断提升。

    115个评价指标中,完成率达到或超过100%的占97.4%,已基本实现规划确定的战略目标。我们将锚定规划任务,加大相关项目的支持力度,促进三峡后续工作圆满完成。

    民生周刊:三峡后续工作推进取得显著成效,主要有哪些方面的因素,形成了哪些经验做法?

    任骁军:一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高度关注三峡工程,关爱三峡移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三峡工程是国之重器,是靠劳动者的辛勤劳动自力更生创造出来的。真正的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总书记也十分关心三峡移民的生活。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殷切关心,给三峡后续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增添了必胜信心。

    二是资金持续稳定保障投入。2011—2024年,通过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国家每年安排三峡后续工作资金40亿元以上,保障规划各项任务按照计划持续稳定推进,为任务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

    三是坚持规划引领,锚定目标不动摇。三峡后续工作始终按照规划所确定任务目标,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调整政策措施,优化资源投入方向,确保各项工作在统一的框架下进行,确保了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各领域的协同发展,实现资金效益最大化。

    四是建立权责明晰的管理体制机制。三峡后续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省(直辖市)负责、县(区)为基础的管理体制,各主体权力和责任界限明确,充分体现了管住宏观和放活微观的统一、管理和服务的统一、权力和责任的统一,这是对三峡移民工程建设期管理体制成功经验的继承和发展,也是规划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五是持续开展规划实施全过程的监测评估。规划实施过程中,运用实施监测、民意调查、内部审计调查等手段,实现了项目全过程管理,并邀请中国工程院、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等单位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实时把握规划实施动向,对存在的风险和问题早发现、早解决。

    六是正确厘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三峡后续工作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三峡库区公益性、基础性项目建设,着力改善民生、强化安全保障、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对于主要依靠市场调节的竞争性类别项目,如产业发展类项目,重在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旅游业和现代物流业,在积极推进对口支援合作、鼓励社会投资的同时,予以适当资金支持,把准了政府与市场的角色定位。

    探索建立三峡后续工作长效机制,最大程度发挥三峡工程综合效益,促进移民与当地社会融合发展

    民生周刊:三峡工程和三峡库区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下一步,怎样使三峡工程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任骁军:独特的地理位置、独特的规模功能,使三峡工程和三峡库区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呈现了特殊重要的作用。

    在防洪安全保障上,通过科学调度以三峡水库为核心的长江中上游水库群,控制上游来水,有效削减洪峰,三峡工程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原来的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可避免荆江地区发生毁灭性灾害,使长江中下游防洪能力大为提高,防洪格局和形势发生根本改变。

    在能源安全保障上,三峡工程有力支持了华东、华中、华南等地区电力供应,是我国重要的大型清洁能源生产基地;促进了“全国联网,西电东送,南北互供”;承担了我国中东部地区电力系统调峰、调频、事故备用任务。

    在交通运输保障上,三峡工程在长江中上游航运发展过程中起到关键性和基础性作用,使得重庆市以下川江航道得到根本性改善,长江中游浅滩河段航道得到显著改善,航运安全性大为提高,航运能力大幅提升。

    在供水安全保障上,三峡水库利用巨大的调节库容“蓄丰补枯”,通过合理调配水资源,能够改善下游地区枯水时段的供水条件,在极端干旱的特殊情况下也能缓解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情,这种调节作用的影响可以一直延伸到长江口,通过压咸补淡,减轻长江口咸潮入侵对该区域重要饮用水水源地的影响。

    在改善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上,三峡工程通过一系列生态调度,能够提升枯水期径流保障生态基流,促进长江中下游以“四大家鱼”为代表的产漂流性卵鱼类的自然繁殖;能够改善能源—交通运输结构并降低碳排放;同时,形成了三峡库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促进库区生态小流域治理,明显减少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提升库区森林覆盖率。

    三峡工程在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等方面均发挥了关键作用。同时,三峡后续工作的开展,也有力地保障了三峡工程安全运行,实现了移民安稳致富的阶段性目标。

    三峡后续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面临新形势和新要求,三峡工程运行处于自然—生态—环境—社会—工程的复杂巨系统中,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趋多趋强,对三峡工程长期安全运行提出新挑战。

    下一步,我们将针对新形势和新要求,根据三峡后续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研究建立促进三峡工程安全运行和扶持库区高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最大程度发挥三峡工程综合效益,落实三峡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推进库区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