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报道

民生周刊 2024年05月13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湖南省益阳市加强水资源高效利用

“节”尽所能 护好用活水资源

□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贾伟 □ 特约记者 张伊寒 《 民生周刊 》( 2024年05月13日   第 02 版)

    益阳着力推进管理方式、生产生活方式转型升级,通过制定节水政策、推广节水技术、打造节水标杆,大力推动节水型城市建设。

    守着洞庭湖这个“水窝子”,也会喊渴?

    湖南省益阳市水资源丰富,有洞庭湖、资江等重要河湖,是名副其实的“水窝子”。但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季节性、区域性、水质性缺水日益明显,干旱现象时有发生。

    如何加强水资源高效利用,推动全社会节水控水,成为摆在益阳面前的必答题。

    在“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的引领下,益阳着力推进管理方式、生产生活方式转型升级,通过制定节水政策、推广节水技术、打造节水标杆,大力推动节水型城市建设,水资源节约利用能力不断提升,全社会节水意识不断增强。

    保障居民饮用水,推进中水回用

    微风轻拂,河畅岸绿。4月23日上午,记者走进益阳市南县松虎洪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站在“甘泉号”取水泵船上,放眼望去,但见河水清清,不时有鱼儿跳出水面。船内机器轰鸣,4台卧式单级双吸离心泵正在通过管道,向南县第三水厂输送源水。

    南县地处长江中下游,素有“鱼米之乡”美誉。但南县“水情”并不乐观,供水保障与用水需求矛盾突出。从2021年3月到2023年5月,南县高标准建设城乡供水一体化“西线引水”工程,并顺利通水运行:从松虎洪道武圣宫白蚌口段取水,穿越藕池河西支、藕池河中支、南茅运河,将长江水引入县城。

    南县城乡水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万绍兵介绍,项目实施运行后,将彻底解决县城及周边16万余居民饮用水水质安全问题。今年启动二期建设,实现城乡供水同源、同质、同标准、同服务、同管理的一体化供水保障目标,让城乡居民喝上健康水、用上放心水。

    近年来,除了在饮用水上下功夫,南县还在非饮用水方面做文章。在南县第二污水处理厂门口,记者看到,一辆洒水车正在中水取水点加水。像这样的取水点,县里还有13处,主要用于园林浇灌、环卫洒水、消防车等公共用水车辆取水。中水回用是污水再利用的重要途径。将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经过处理,使其达到一定水质标准后,用于非饮用水。

    节约用水,关键在于提高用水效率。近两年,南县用活用好项目资金,创新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大力实施中水回用项目,将县城4个污水处理厂的尾水全部回收利用,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产生了良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据统计,南县公共用水原来每年需耗费自来水112万吨,改用中水后,每年可节省资金414万元。对县城内湖补水,每年需补水4次,共计560万吨,改用中水后每年可节省资金2072万元。此外,每年用于农田灌溉、农业季节性缺水期补水约435万吨。

    经估算,南县每年中水利用价值约4000万元,有效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降低了公共用水成本。

    优化水资源配置布局,发展高效节水灌溉

    南县的变化,是益阳加强水资源集约节约高效利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益阳不断优化水资源配置布局,根据水资源分布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科学规划水资源空间布局,实现水资源的均衡配置。

    通过建设水利工程、优化调度方案、加强水资源管理,确保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工农业生产用水和生态用水的有效供给。

    益阳,因水而兴。北拥洞庭湖,资江穿城而过,境内溪河纵横,水系发达。然而,由于水资源时空分配不均,益阳季节性、区域性、水质性缺水日益明显,干旱现象时有发生。尤其2022年,遭遇罕见气象干旱,“守着水窝子喊渴”成为当地人最强烈的感受。

    据媒体报道,2022年7月8日雨季结束后,长江流域遭遇196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干旱,出现“主汛期反枯”的现象:连续无雨天数之多、平均降雨量之少、极端气温之高、高温范围之广、蒸发量之大,还有旱情发生之早、蔓延之快、覆盖范围之广都超历史极值。

    持续高温干旱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资阳区新桥河镇田庄湾村种粮大户舒孟春便是受灾农户之一。“村里农田大面积减产,我自己的减少了20%—30%,有的(村民)还出现了歉收、绝收的情况。”舒孟春回忆。

    只有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才能实现对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此前,舒孟春承包的农田,距离农业灌溉泵站机埠较远,灌溉一直是个难题。后来,当地在村里建设909亩高效节水灌溉农田,铺设管道1500米,建成机埠一处。

    舒孟春家对面,就是自家农田。嫩绿的秧苗排列整齐,均匀地分布在田间。“通过管道灌溉,能让一个机井的灌溉范围从40亩扩大到60亩左右,大大提高了农田灌溉效率,还节省了电费。”舒孟春挽起裤腿站在田里,望着生机勃勃的秧苗,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守好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

    企业是用水主体,也是节水的重要力量。

    在工业用水领域,益阳坚持以水定产,鼓励工业企业实施节水工艺改造、中水和冷凝水循环使用和雨水收集利用,加大节水器具改造,开展水平衡测试等。 

    桃江南方水泥有限公司是用水大户。公司在生产区增建了1万立方米可循环雨水收集池,回收利用雨水,实现雨水资源化。仅此一项,年累计节约水量就达74万余吨,节省水费100万余元。

    该公司将原材料堆场的喷淋降尘系统改进为智能高压雾化降尘系统和红外智能精准检测雾化降尘系统。节约用水量,减少无组织排放。在厂区,生活用水同样采用了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的水用作绿化。

    城镇节水同样重要。益阳从严控制洗浴、洗车、宾馆等行业用水定额,推广循环用水技术;对老化供水管道进行更新改造整治,中心城区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降至8%,各县(区、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均在10%以下。而在居民用水方面,益阳实行居民生活用水阶梯水价制度,合理利用价格杠杆,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公平合理的原则,合理调整供水价格。为确保价格制定科学合理,举行水价听证会,建立了供水企业水价调整成本公开和定价成本监审公开制度。

    节水工作离不开制度的保障。为此,益阳集中发改、水利、工信、农业农村、住建等10多个部门力量,完成关键性的制度建设,以制度为牵引,实现精准发力,高效节水。

    益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周光辉表示,节水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部门、环节很多,只有全方位统筹领导,依法建章立制,才能事半功倍。早在2014年,益阳就出台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确立了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

    此后,益阳先后印发《益阳市“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十四五”期间全市节水载体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着力加强取用水管理,从严取水许可审批,全面开展节水评价工作。

    同时,将新建、改建、扩建取用水项目水资源论证及节水措施“三同时”制度列为项目立项审批前置条件。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实落细,让节水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标杆引领,大力推进全民节水

    从个人到企业、从政府到社会,节水行动在益阳全面展开。

    在农业领域,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无效蒸发和渗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在工业领域,实施循环用水,减少废水排放,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在城市生活中,推广节水器具,加强用水管理,有效遏制水资源浪费。

    截至目前,益阳市水利局机关和8个县市区水利局机关全部完成水利行业节水型机关(单位)创建工作。全市共建成省级节水型单位12家、节水型企业29家、节水型小区31家,节水型单位、企业和小区覆盖率分别达到22.20%、25.69%、14.46%。

    全市18家重点用水监控高耗水行业企业全部完成节水型企业创建工作。桃江县、赫山区、南县、资阳区等县区创建完成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全面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安全利用水平。

    节水成效逐步显现。全市用水总量稳定控制在省考核用水总量红线范围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逐年降低,水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

    让节水成为城市的一种习惯和自觉。走进益阳市节水科普教育基地,展厅分为“水现状”“水标志”“水知识”“水成就”“水互动”“水答题”六大区域,生动宣传节水理念和方式,倡导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

    近年来,益阳积极开展节水宣传“六进”(进党校、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主题活动,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等契机精心组织节水宣传活动,让节水、惜水、爱水、护水意识逐渐成为每一位居民的行动自觉。

    “节约用水,保护环境,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桃江县桃花江镇中心学校小学部五年级1905班学生莫宸说。

    益阳从观念、意识、措施等方面把节水放在优先位置。通过抓典型、树标杆、找亮点,充分发挥节水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全民树立节水意识。益阳市水利局副局长阳汉文表示,将进一步做好水资源管理工作,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深入开展国家节水行动,切实抓好水资源保护,为现代化新益阳建设提供坚强的水安全保障。